第一节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明确农业的概念与特点;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了解农业区论;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本地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并分析过去和现代影响因素的发展变化,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当地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了解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热情,形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学习重点、难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区位论及其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构思 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积极创设学习有关农业生产活动的问题情景,以学生自主观察,探索等新鲜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兴趣,通过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共同实现三维目标。●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学方案 1:引导学生思考本课的卷首语中的问题,为什么中国的龙井茶到日本种植的不好?以问题的方式导入,从而导出农业区位及区位条件。方案 2:以学生调查小组为单位,分别介绍各自调查的结果,来导入新课。二、质疑讨论三、反馈矫正★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1.了解农业的定义及特点。定义:农业是人类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活动。特点:1)地域性;2)季节性和周期性。2.[师生互动](探究)下列各地所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与哪些因素有关。(主导)(1)华南的双季稻种植。(热量)(2)上海郊区的乳畜业。(市场)(3)杂交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良种)(4)美国一个大型农场只需少量农业工人。(机械)(5)产自阿根廷的牛肉,出现在欧洲人的餐桌上。(交通)1(6)江南丘陵的茶树,黑龙江的大豆生产。(土壤)3.[生生互动]不同的历史阶段影响农业的区位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分成两组,一组代表古代农民,一组代表现代农民。(结合图 3—1—2,引导学生逐项进行分析,必要时教师补充部分背景知识。4.打开知识窗《农业区位论》引导学生读课本(1)说出农业区位论的含义。(2)说出农业区位论的理论内容。(①假定一个大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也就是唯一的市场,并与周围的农业地域组成一个孤立的区域。该地区自然、技术、交通条件等都相同,则离城市越远,农产品越高;越接近城市地价或租金越高,农民的选择应是带来纯收益最高的那种农产品。因此,农业布局形成以此城市为中心的三个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