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认识区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举例说明区域的含义、特点,能够叙述出区域的类型及特征。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图”的分析,得出区域划分的不同类型,提高读图分析的能力,通过对“海南岛的交通和旅游图”的分析、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区域的划分及区域之间的差异的学习,形成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措施,因地制宜对本区域进行开发利用的观念。【教具使用】多媒体与教学案。【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比较分析,自主学习、协作探究。充分利用教科书搭建的平台, 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问题有更深的认识。【学法指导】通过合作和交流,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课型】 新授课【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学提出问题“什么是区域”,可以结合初中所学的世界和中国地理,列举出一些区域类型。二、质疑讨论一:知识结构二:基础知识点(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 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指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12、特点 (1)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界线(2)有明确的区位(3)内部特征相对一致3、划分指标单一指标自然要素综合指标 人文要素4、划分的目的 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二)区域的类型1、均质区 2、功能区3、区域的尺度与区域的特点(三)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2、差异性3、开放性三、反馈矫正重点解释:1、所有的区域是否都有明确的边界? -不一定。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行政区);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干湿区).2、如何全面认识一个区域? 我国东部季风区是不是一个区域?从类型、区位特征、共性、区间差异和边界形状五个方面分析判断。东部季风区符合上述要求,是一个区域。3、如何区分均质区与功能区?提示:均质区和功能区的区别在于,均质区内部某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其划分的依据就是某一自然要素或人文要素的相似性,如干湿区中的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一般都在 800 毫米以上;而功能区内部则是在某些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它是由区域的中 心与 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 组成的,如城市经济区就是指以城市为中心,并包括该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达到的地区。4、为什么说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都存在差异性?提示:自然和人文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