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成因、类型及其危害。深刻认识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通过学习洪水和洪灾问题,学会分析诱发自然灾害的种种因素,揭发自然灾害的诱发机制和发生规律,明确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危害,寻求防灾、减灾的方法、措施。(3) 通过分析洪峰、洪灾和泥石流的相互关系加深对自然灾害之间关联性的认识。(4) 通过探究洪灾的成灾特点,尤其是认为因素对洪灾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2、 过程与方法以长江和黄河为例,分析有关洪水及洪灾的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有关的事实材料等感性知识来获得较高层次的理论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对资源和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观点;培养学生理性的灾害观和正确的资源观;懂得趋利避害,使资源环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树立防灾减灾意识。二、教学重难点 1、洪水形成的自然原因及人为因素。 2、防治洪灾的主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三、教学过程[导入] 结合开头情境和我国 98 年洪水录像资料导入。然后让学生思考情境导入中的问题:我国洪灾频发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承转]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入新课教学。[板书] 一、自然灾害1、概念: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2、类型:台风、干旱、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台风指中心附近风力在 12 级以上的强热带气旋,台风灾害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干旱是因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地震是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火山喷发是底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气体、碎屑从地壳中喷出的现象;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坡面整体下滑的现象;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它包含泥沙、石块以及巨大的砾石,破坏力极强。[承转] 下面以洪灾为例,共同探讨洪灾的产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板书] 二、认识洪水和洪灾1、 洪水和洪灾的概念洪水是指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溢流现象的统称。洪灾是指洪水溢出或者冲垮河岸、湖岸,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损害,就形成洪灾。 [承转]让学生阅读知识窗。教师总结:我国是一个洪灾多发的国家。那么洪灾又是如何形12 、洪灾的危害(1 )直接损失:冲毁房屋,掩没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