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江苏省响水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 现代文“散文”论述类 考点一复习教学案 理

江苏省响水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 现代文“散文”论述类 考点一复习教学案 理_第1页
1/8
江苏省响水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 现代文“散文”论述类 考点一复习教学案 理_第2页
2/8
江苏省响水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 现代文“散文”论述类 考点一复习教学案 理_第3页
3/8
江苏省响水中学 2014 届高三语文 现代文“散文”论述类 考点一复习教学案 理复习目标:学会抓住关键词理解文本。复习方法:反复阅读、讨论复习课时:4 课时第 1 课时一、 (2011·江苏)阅读下面的文字(见前学案),完成文后题目。1.鲁迅在文章结尾提出的“挖”,包含哪些深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挖”是“自求多福”之道;②“挖”与“捧”一样费力,但结果大不相同;③强调“挖”是因为当时多数人还未摆脱“捧”的惰性。解析 从文意来看,“挖”与“捧”是一对相反相成的概念。可从最后一段中先找出“挖”在文中的起始含义(基本含义),再向前文辐射,从“挖”与“捧”(后者是本文论述的重点)的关系,作者为何在结尾要提出“挖”等层面思考。二、(2010·江苏)阅读下面的文字(见前学案),完成文后题目。2.作者所说“静趣”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就懂得“静趣”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静趣”是指心界空灵(或摆脱物界喧嘈),在悠然遐想中获得无穷妙悟。(2)作者心界空灵,由眼前的苍蝇而悠然遐想,悟得万物平等真谛,泯灭了益虫、害虫的功利观念,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苍蝇的自在情态,由此而获得的情趣正是作者所阐述的“静趣”。解析 (1)从“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领起的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加以整合即可得出答案。(2)结合上文对“感受力”及“静”的解说,可知这句诗中体现出来的情趣正是作者所阐述的“静趣”。三、(2008·江苏)阅读下面的文字(见前学案),完成文后题目。3.“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这句话如何理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应当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惜他人的生命。(2)反对滥用暴力。(3)李逵这类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破坏性太大,“活在书中”可以对人们起警醒作用。解析 本句在文章的结尾,是总结性的重点句子,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观点:“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最好不要活在现实生活之中,因为这类人崇尚暴力,滥杀无辜;最好这类人活在书中,人们可以从中得到警醒。四、考点解读1.《考试说明》对“理解”考点是如何要求的?答案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重要概念指准确把握文意时必须理解的概念。要注意这些概念在文中...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江苏省响水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 现代文“散文”论述类 考点一复习教学案 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