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宝应县氾水高级中学 2013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3)【2012 考试说明解读】 (1)农业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商业 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主要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守国”。 【专题讲解】一、中国古代农业【史论必记】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能够勉强地自给自足。(封闭型、保守性、脆弱性)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生产力生产关系集体耕作男耕女织井田制封 建 土 地私有制小农经济春秋战国【基础知识】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奴隶社会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1、基本线索:开始实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2、名称来源:因耕地阡陌纵横,象井字形状,故名。3、内容:土地国有制。即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周王 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受田者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并向周王交纳一定贡赋。生产方式: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争取他们的劳动。4、瓦解及原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许多私田出现;鲁国等进行税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逐步形成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社会1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运动。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起来。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2 封建土地所有制特点。封建地主依靠 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封建地主和国家的剥削和压迫,生活贫困。3 均田制:北魏到隋唐时期,一度推行过均田制。唐朝后期瓦解。3、小农经济 含义以家庭为单位,以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为基础,完全或主要依靠劳动者自己的劳动,独立经营小规模农业,以满足自身消费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