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中学 2014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复习专题(文言实词)教学案 复习目标1.熟练掌握解题技巧,懂得知识迁移,提高答题能力。2.辨析清楚并正确记忆 120 个常见实词的含义与用法。复习重点与难点1、弄清实词考查的高考题型。2、掌握好实词含义的语境推断方法。 教学步骤一、导入文言阅读以其较高的分值在高考中占重要位置。相对于现代文阅读而言,文言文试题虽平稳,但得高分不易,因此,高考总复习中我们要高度重视。二、 考点解析要想“正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顺利读懂命题者所提供的文言文,就必须要长期积累有关文言实词的知识,具备从若干选项中挑选符合语境含义实词的能力。所谓“常见文言实词”:(一)古汉语常用而现代汉语不常用的词;(二)古今都常用,但意义有变化的词,如,坐、引、因、息等。常见文言实词考查的主要形式有:选出对词语解释正确或错误的一项;选出与例句中指定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判断各组句子中同一词的词义是否相同;判断古今同形词语意义是否相同等等。文言实词有数量多、变化大,含义多等特点。但命题所涉实词,一般是选用频率较高且在特定语境中有固定含义的部分。复习好这些实词对文言语段的理解、文言句子的翻译都有很大帮助。只要坚持“字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推断原则,就能完成既定目标。三、知识梳理复习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以及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等情况。一词多义是近几年高考试卷中的必考点。1.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在文言中尤为普遍。如,笔画最少的“一”字常用义项就有六七个:一(数目)人,一桌(《口技》);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阿房宫赋》);用心一(专一)也(《劝学》);上下天光,一(满,全)碧万顷(《岳阳楼记》);一(竟,乃)至此乎(《史记• 滑稽列传》)。面对如此多的义项,我们就必须了解这些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并作必要的整理和总结。词的本义是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引申义是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比喻义是用比喻的方法形成的新的词义,假借义是借用作另外一个同音的词的意义。2.古今词义变化的 (1)词义扩大。如“江”,古时专指长江,而现在则可泛指一切大的河流。(2)词义缩小。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的“金”原来泛指一切金属,现在则专指黄金。(3)词义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如“牺牲玉帛,弗敢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