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平均分》是“表内除法一”第一节课的内容。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平均分》又是同学学习表内除法的基础。因此,在让同学熟悉平均分,明白平均分的含义和会平均分是教学的重点。一、动手操作感受和体验平均分在教学中,我先让同学观看教材中大熊猫分竹笋的情境。让同学说说图意,找出相关数学信息,引入问题:10个竹笋,平均分给两只大熊猫,每只大熊猫分几个?激发同学学习的爱好引入新课。依据低班级同学的认知特点是以详细形象思维为主,数学活动中的操作可以激发同学参加数学活动的爱好,关心同学体验、理解数学的学问。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同学用学具自己动手去摆一摆、分一分。把10个竹笋平均平均分给两只大熊猫,每只大熊猫分几个?要求每个同学都动手摆一摆,实际分分看。同学摆完后,老师让一名分得好的同学在黑板前演示分的过程。通过分,同学清晰地知道了分出来的结果,是每只大熊猫分5第2页共2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个。师生共同总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让同学直观的感受平均分,同学的认知建立在表象的基础上,也就突破了这个抽象概念的难点。二、注意分法的多样化。接下来的环节分桃子的设计注意从多角度让同学通过比较来熟悉“平均分”的含义,“20个桃子平均分给5只猴子、你会怎么分?”同学有许多种分法。有的是1个1个的分,有的是2个2个的分,有的是4个4个的分。然后再让让同学分松果,15个松果平均分给3只松鼠,你会怎么分?同学有许多种分法。同学都非常全都的进行了平均分,没有消失不是平均分的状况。接着的练一练,在动手操作、不同分法的沟通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对平均分含义的理解。整堂课完成得很顺当,同学都对实践操作很感爱好,通过实践加深了对“平均分”的理解,也对今后的除法学习产生了深厚的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