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金色的草地》阅读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育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一般来说,老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他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他应该起到向导的作用,但绝对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在老师的导引下,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不久前,我选择了一则材料《金色的草地》,设计了几个问题,进行了一次阅读教学。 材料分析: 《金色的草地》这篇文章讲述了俄罗斯乡下的兄弟俩在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欢乐成长的情景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这种带有淘气和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两个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他们的欢乐。接着他们无意中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从而真正喜爱上了蒲公英这种平凡的植物。文章表现了兄弟俩对这片草地朴实的爱,以及这片草地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欢乐,体现了人与大自然之间和谐亲热的关系。文章情节生动真实,情感真挚、语言平实,贴近学生生活,是一篇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好材料。 教学情境: 师:请同学们把《金色的草地》这篇文章自由地朗读一遍。 学生读。书声此时像一曲交响乐在教室里奏响……书声渐渐稀落,从学生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对这篇文章所叙述的情节很有兴趣。 师:通读文章之后,从同学们的表情中,想必大家已经感受到了兄弟间的浓浓的亲情。那么,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了他们兄弟间的亲情? 思索片刻,有些学生高高地举起了他们的手,有些用怯生生地眼神看看我,更有的学生又一次深深地把头低了下去……看来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自信。 师(鼓舞):大家要信任自己的能力,请大胆地举起你们的手吧! 又多了几双手…… 生 1:我找到的是这一句话:“‘谢廖沙!’——我一本正经地喊他,等他回过头来,我便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于是他也开始窥伺我,假装大呵欠似的也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从这句话当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兄弟的亲情。 生 2(迫不及待):还有!这一句话:“常常是这样,我们随便到什么地方去狩猎——他在前面,我跟在他后面。”特别是“常常是这样”,从这里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