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A级·基础练‖一、选择题1.(2019届宿州期末)大、小鲈鱼混养,大小两种草履虫混养,冬虫夏草中幼虫和真菌(蝙蝠蛾的幼虫被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变为菌核使虫体的组织破坏,残留外皮,夏季菌核萌发,从幼虫的口或头部长出有柄的子座,似直立小草),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依次为()A.种内竞争、种内竞争、共生B.种内竞争、捕食、寄生C.捕食、竞争、共生D.种内竞争、竞争、寄生解析:选D大、小鲈鱼属于同种生物,两者之间的关系为种内斗争,大小两种草履虫属于竞争关系,冬虫夏草中幼虫和真菌为寄生关系。2.(2019届杭州期末)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树冠层、下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表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在每一个层次上,都有各自特有的动物栖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存在着垂直结构,主要由光照引起的B.动物不存在垂直分层现象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树冠层D.该群落的水平结构呈集群分布或斑块状镶嵌解析:选B由题意可知,植物存在着垂直结构,主要由光照引起的,A正确;植物的垂直结构也决定了动物存在着垂直分层现象,B错误;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树冠层,因为它影响植物的光照,C正确;由于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则体现了群落中的水平结构呈集群分布或斑块状镶嵌,D正确。3.(2019届博望区期中)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该种鱼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营养级可能不同C.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D.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对资源的充分利用解析:选C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由于浮游动物也捕食浮游藻类,因此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A正确;根据题干信“息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可知,该种鱼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营养级可能不同,B正确;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分布,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体现了群落对资源的充分利用,D正确。4.(2019届冷水滩区月考)群落演替一般耗时较长,初生演替所经历的时间甚至要用地质年代来衡量。但我们身边发生的一些次生演替还是很明显的,如一个无人管理的小水塘可能会慢慢变小、变浅,成为一个小沼泽地,然后慢慢变成一小片灌木丛。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初生演替都从裸岩阶段开始B.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一般都是先增多后减少C.人类行为能在演替方向和速度方面干扰群落的演替D.群落演替使各种群的K值都在上升解析:选C初生演替可以从裸岩、冰川泥、沙丘开始,A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一般会逐渐升高,后趋于稳定,B错误;人类活动能改变群落的演替速度,也能改变演替方向,C正确;群落演替不一定使各种群的K值上升,如森林阶段中灌木的K值小于灌木阶段中的K值,D错误。5.(2019届南通期末)红树林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红树林中的红树等植物、鸟类等动物以及所有微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B.滩涂浅滩的不同区域分布的生物种类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红树林会因五爪金龙、银合欢等外来种的入侵而发生群落的演替D.建立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红树林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解析:选B生物群落是指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A正确;滩涂浅滩的不同区域分布的生物种类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因五爪金龙、银合欢等外来种的入侵会使原有群落内的生物种类发生变化,因为这些外来入侵生物的繁殖能力强,使当地的原有一些植物减少,原来的优势种被其代替,该过程发生了群落演替,C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D正确。6.(2020届城厢区期中)不同群落丰富度有差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