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内容要点,比较报道异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材料一:斜杠青年是指不满足单一职业、拥有多重身份的年轻人,他们通常会用/”来介绍自己的身份,如:作家/插画师/“”摄影师。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不少年轻人选择多重职业。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88名18~35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2.3%“”的受访青年确认身边有斜杠青年,56.7%“”的受访青年认为斜杠青年可以高效利用时间,充实生活。其实,想想那些名人大家,只懂得一招的人并不多,许多人都是多才多艺的。比如,爱因斯坦喜欢拉小提琴,马克思一生酷爱数学,歌德写《颜色论》,孔子更是多才多艺,冯骥“”才从篮球到写作到绘画到风俗文化研究等等,他们都是斜杠青年。(摘编自《法制晚报》)“”材料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不少年轻人选择多重职业。斜杠后面连接的不仅仅是年轻人的多重身份,也凸显时代的宽容与进步。随着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当今社会呈现出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的重大特征,“”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一部分充满活力朝气、敢于挑战的青年主动淬炼自己,掌握多项技能,在很多领域大显身手。而现代人的就业观、择业观已经和之前大不相同,社会对于这“”“种多元职业选择秉持一种开放、认可的态度,使得斜杠青年层出不穷。由此可见,斜杠青”年背后是科技进步、思想开放的强大背景。(“”摘编自南通网)“”材料三:调查显示对于斜杠青年的优势,56.7%的受访青年认为是高效利用时间,充实生活;52.0%的受访青年觉得可以接触不同人群,拓展人际关系圈;46.3%的受访青年认为职业体验更丰富,选择更多样。其他的优势还有:赚取更多的经济收入(45.5%);兴趣专业化,全面发展和提升自身能力(33.7%)以及减少单一职业的枯燥,获得更多的生活乐趣(24.8%)等。与此同时,45.5%“”“”的受访青年指出斜杠青年往往每份工作都是半吊子,没有一项突出的技能;40.1%“”的受访青年认为斜杠青年会增加职业规划的迷茫感;40.0%的受访青年觉得“”斜杠青年的工作缺乏保障。此外还有:要平衡各职业间的关系,浪费时间和精力(39.8%);收入不稳定(27.9%)以及投入到每项工作的时间少、影响工作质量(27.5%)等。(摘编自《中国青年报》)材料四:就营造适合斜杠青年成长的社会环境而言,目前也还有一些观念和制度上的阻“力需要突破。一方面,一些社会职业偏见仍未完全消除,比如不乏有人将斜杠青年视为一心”多用甚至是“”不务正业的代表;另一方面,在现实的就业环境中,多数企业和公司对兼职依“”然有着明确的禁令,或是兼职模式所对应的劳动关系和法律,仍不成熟。这无形中抬高了做斜杠青年的成本。社会的多元化,经济组织方式的变革,必然催生越来越多元化的人和生活方式,斜杠青年群体的出现就是其中的一个具体体现。但在实际当中,斜杠青年群体仍需要克服自我层面的认知缺陷和社会层面的阻力。这是在乐见斜杠青年群体壮大的同时,必须正视的现实。(摘编自《华西都市报》)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关于斜杠青年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斜杠青年具有多种职业、多重身份,他们许多人都是多才多艺的,充满活力与朝气,勇于挑战,掌握着多项技能。B“.”斜杠青年的出现与民众就业观、择业观的变化以及社会对多重职业选择的态度不无关系。C“.”斜杠青年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他们可以高效地利用时间,充实生活,可以接触不同人群,拓展人际关系圈。D.“”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多才多艺的斜杠青年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解析:选DD“项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无中生有,错误。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阐释斜杠青年,并以一些著名人物为例加以具体解释,使读者对这一概念能有一定的了解。B.“”“”根据材料二可知,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时代的宽容与进步,是斜杠青年出现的强大背景,其出现是必然的。C.“”目前,斜杠青年还面临一定的观念和制度上的阻力,但只要他们能克服自我认知的缺陷和社会层面的阻力,就能持续壮大。D.“四则材料都提及了斜杠”“”青年出现的原因,其中包括互联网+的发展、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