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江西省高考语文作文专题讲座之四 2013 年高考优秀作文事实论据的处理方式尽管“文体自选”,尽管“心灵的选择”这一话题适合于写记叙文、编故事等,但2002 年仍有相当多的考生写议论文或议论散文,其中还有一些被评为高考优秀作文。笔者细读这些优秀作文,发现它们”优秀”的原因之一,是处理事实论据的方式恰当。 一、简列式 对人们十分熟悉、读者极易接受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事实论据,考生便以简列式推出。例如: 毕加索选择了创作,饿着肚子写成了 《烫衣妇》 ;鲁迅选择了文学,便把刀和枪毫不 留情地投向茫茫的黑夜;李素 丽选 择了乘客,才会“为人民服务没有终点 站”;王伟选择了国家,把身影留在了永恒的蓝天;许 真惠选择了亲情,把三个弟妹拉扯成了博士生;汪洋湖选择了党性和 人民群众,“勤政为民”成了他一生恪守的座右铭;李向群选择了奉献,才会二十年如一日忠于职守。(《在心田上放牧》)运用简列式既简明扼要,节省笔墨,又组成排比,气势如虹,极为雄辩地证明了中心论点。二、简述式 有的事例,尽管流传很广,但仍需稍作解说,才能更好地被接受。而且在通常情况下,一个事例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即它所包含的意义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对于这样的事例,有的考生运用简述式推出。例如: ①手捧着三毛的《西风不相识》,感慨万千。在不相识的国度里,面临着异国人对中国人异样的眼光,在“用自由换取一对美国夫妇的养女之位而得富贵”与保存中国人自尊”的选择面前,三毛选择了自尊。这是一种不卑不亢的精神的选 择,是一种“视富贵如粪土”的民族魂的选择。(《让心灵呈现心灵的珍宝》) ② 死,可以明志;生则可以践 志。马迁受累于李陵一案,就算死,也不枉一个铮铮之臣。但他选择了生,让朋友亲人 都感到难堪的生。也许只有那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才能 证明这一行为的价值:虽斗转星移,仍不失为和日月争光的鸿篇巨著。(《选择,别无选择》) 上述两例中的三毛、司马迁都是人们熟悉的人物,他们的品格是多方面的。这里选取是三毛面对“富贵”和“自尊”的选择,司马迁面对“生”和“死”的选择。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这样的论述既简洁又突出了主旨。这就告诉考生,在写作议论文时,应当有意识地突出、强调所用事实论据中与论点最契合的思想内容和意义,将事实论据契合到 议论文的主旨来。这一点,是使用事实论据的关键。为此,要做到:(1)在简述事实论据的时候,必须定向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