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摩擦力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知道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3、知道净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决静摩擦力的方向,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二、方法与过程: 通过学生自己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研究问题时,要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1、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并会用F摩=uFn解决具体问题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1、正压力FN的确定 2、静摩擦力有无、大小的判定 教学方法:实验法、分析法 教学用具:带绳的木块、小铁块、弹簧秤(学生自己一人备一块小毛巾) 教学步骤: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桌子上给文具盒一个初速度,文具盒最终会停下来,这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答:有阻碍它前进的力。 师问:那这个力是谁给的,在什么情况下产生这个力呢? 引导回答:与桌面接触,且有相对滑动,才产生这个力。 师:对,这就是初中已经有了的概念,滑动摩擦力。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有关摩擦力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 1、滑动摩擦 板书刚才学生的总结: 滑动摩擦力: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相对滑动时受到的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 学生实验:让学生用弹簧秤拉着木块在桌面上缓慢运动,保证弹簧秤的示数不变。就可以维持木块匀速前进,这时物块和桌面的滑动摩擦力是多大?方向如何? 再在木块上加一铁块,同样维持物块匀速前进。这时滑动摩擦力变了吗?说明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滑动摩擦力变大,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两物体之间的正压力有关,且正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更换实验条件,把木块放在毛巾上拉动,同样维持其匀速运动,观察弹簧秤的示数,发现比在桌面上的要大,说明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答:说明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老师归纳:经实验证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相互之间的正压力FN成正比,还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材料有关。关系式表达为F=uFN,u是动摩擦因数,由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决定,是没有单位的,u是F与FN的比值。 滑动摩擦力的放向总是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2、知识反馈性练习(出示投影片) (1)关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支持面上的滑动速度越大,滑动摩擦力也一定越大; B、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