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阿Q正传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阿Q正传_第1页
1/7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阿Q正传_第2页
2/7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阿Q正传_第3页
3/7
阿 Q 正传教学目的:1.认识《阿 Q 正传》所揭示的国民性弱点及其社会思想根源:统治者的变态心理和对人民进行封建麻醉教育,使劳动人民愚昧落后,忘却压迫和屈辱,以“精神胜利法”自慰,成为封建统治者的奴才和顺民。2.认识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和启发国民觉醒的极其重要性。3.理解小说以喜剧形式表现悲剧主题的独特风格,鉴赏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小说讽刺幽默的语言。4.掌握阅读中篇小说的一些基本方法,提高研读文学作品的能力。教学重点:1.把握阿 Q 人物性格。2.《阿 Q 正传》的思想意义。教学难点:1.鲁迅小说的语言风格。2.理解“精神胜利法”的普遍意义。教学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要点:掌握内容概貌,理清小说结构1、背景介绍:《阿 Q 正传》最初发表于《晨报副刊》上,从 1921 年 10 月 4 日起,至 1922 年 2 月 12 日连载完毕。后收入小说集《呐喊》。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仍处在封建军阀统治的最黑暗的时期。鲁迅的《阿 Q 正传》用生动的形象,揭示了国民性的弱点,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沉痛教训,目的在于唤起沉睡的民众。它以辛亥革命前后我国东南地区的一个村镇“未庄”为背景,以落后的农民阿 Q 的痛苦遭遇和悲惨命运为线索,展开了一场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展示了一幅广阔生动的历史画面。小说塑造的阿 Q 形象及其“精神胜利法”,以其巨大时空穿透力,赢得了无数读者,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明珠,至今仍给人以深深的启迪。2、国民性问题:鲁迅一生都在思考国民性问题,他一生以笔为刀,剖析中国人的灵魂,对民族精神的消极方面给予彻底的暴露和批判。鲁迅作《阿 Q 正传》意在“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那么,鲁迅是如何思考国民性的问题的呢?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认为中国民族的“种性”是“孱弱”的,他根据“优胜劣汰”的公式,认为中国民族有灭种的危险。而鲁迅所说的“国民性”的缺陷也是“种性”或民族的弱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欺凌,中国正在走向衰亡。中国社会变得奇形怪状。畸形的社会必然产生畸形的国民。鲁迅敏锐的看到了中国的衰败,在于愚弱的国民。在日本,那个使鲁迅受到强烈刺激的日俄战争影片的被示众和看客,使他联想到所见的“愚弱的国民”,他首先指出国民劣根性以愚昧和精神麻木为特点。医治国民精神的创伤,正是他弃用心 爱心 专心 115 号编辑医从文的缘由。辛亥革命中,鲁迅满腔热忱地投入革命,但他很快就...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阿Q正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章天下+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种文档应有尽有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