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杜郎口教学模式的思考从杜郎口学习回来后,我陷入深深的思索……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一所硬件设施、师资力量都很普通的中学,凭什么每天能吸引全国各地数百名参观者来此考察学习呢?可以说来此考察学习的人都是有收获的、有感想的,当然对于杜郎口,很多人也是有话要说的。从教十多年了,对于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对于课堂教学环节的掌控,对于学生学习特点的了解,我有自己的一点点认识,有自己的一套教学经验。但我经常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课堂上学生“动”不起来,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观看了杜郎口教学实况,我迫切的感受到,我的课堂太沉闷了,改已是必由之路,不改,路只能越走越窄,课堂毫无生机。到杜郎口参观的人起初都会有一种疑惑,眼前的实景是不是在“演戏”,在参观了一天之后,在听了专题研讨会之后,在听了驻校学习的外地老师的实习课之后,这种疑问打消了,学生不是在“演”,而是实实在在的在展示自我,在上一节平常的课。学生的积极性是如何调动起来的,学生的自信心是如何培养起来的,使我今后应该认真学习的精华内容。通过交流得知,杜郎口中学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有一套独特的量化考核机制,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自己独特的激励机制,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也不是三天五日就能学来的。这其中的奥秘是要靠老师去实践,去摸索才能体会到的。杜郎口的十年教改之路如今可以说是枝桠弯腰,硕果累累了,但是作为参观者不能仅看到人家丰收的场面,更要深入的了解园丁们是如何辛勤耕耘,如何精心培育,园丁们付出了多少心血,流了多少汗水,才有这丰收的喜悦。据说当初杜郎口的教改也是无奈之举。学校硬件设施落后,优秀师资、生源流失,中考成绩全县倒数第一,这一切逼迫着杜郎口走上了教学改革的道路,可以说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对比我们的教学设施,我们的师生资源,我们的中考成绩,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差的。我自问,我的课堂是这样一条道走到黑?还是来一次翻天覆地的革新?课堂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学生能不能适应这种模式,是原样照搬杜郎口模式,还是自己在摸索中前进,一点一滴的去改变我的课堂,让学生有个适应过程,这许多的问题萦绕在我心间。改革是需要勇气的,是需要毅力的。 在众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中,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的确立首当其冲。以往课堂上学生之所以不喜欢回答问题,是因为他们的回答没有得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