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实验探究教学中培育学生的能力] 高中化学实验器材 【摘要】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验仍然是薄弱的环节,尤其是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更为薄弱。我们要在化学实验探究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各种能力,提升学生的认识。 【关键词】化学实验;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1 探究性学习,从广义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可以贯穿在各科各类学习活动中。从狭义解释,它是指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讨论专题,并在讨论过程中主动地猎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探究教学的实质是借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方式,一般的程序应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在每一个步骤中,老师要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1.提出问题是探究性教学的起点和关键点。提出问题的质量直接影响下面探究环节。由于教材的特别地位,其中的问题多为陈述性的问题,一般很难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老师的作用恰好要在这里体现出来,老师要创设问题情景,将学生引入他们认为值得探究问题中。老师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之后可以是老师提出问题,也可以是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学策略上可以变换提出问题角度。 制造悬念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对新奇事物易产生好奇心,喜爱追根问底。老师要善于设置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从而使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考,探求新知。例如,讲解原电池时,把连有导线的一块铜片和一块锌片放在一只小烧杯中,再把导线接到石英钟的正负极上。在烧杯中倒入半杯果汁,当学生发现石英钟开始走动时,老师提问:普通的果汁为什么能让钟走动?换成其他饮料和金属是否也能使钟走动?钟能走多久?等等。 2.猜想与假设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可以根据遇到的不同问题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当学生提不出假设时,老师可以采纳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和知识提出假设的策略;当学生假设过于发散时,老师还可以采纳引导学生从个人假设转化到团体的共同假设的策略;当学生的假设不能继续深化时,老师启发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时,老师还可以采纳多角度提问的策略。当学生猜想与假设不够开放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纳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类比思维、等效思维等方法进行猜想。以上教学策略都是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假设的策略。 如,以化学实验验证假说或猜想,要注重引导学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