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诉讼法目的要求:我国目前有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三部诉讼法。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诉讼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诉讼参加人和参与人、诉讼程序和阶段。摒弃我国司法实践中“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观念,树立“程序与实体并重”的新观念,提高应用法律的能力。主要内容:一、诉讼法的概述二、民事诉讼法重点难点:一、诉讼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二、民事诉讼参加人和审判程序 ▲ ▲ 第一节 诉讼法概述概述讲三个大问题:一、诉讼与诉讼法的概念二、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三、诉讼证据及举证责任▲ ▲ 一、诉讼与诉讼法的概念▲ ▲ (一)诉讼的含义“诉讼”,诉,是告诉、告发、控告之意;讼,是争论、争辩,即在官府争辩是非曲直。因此,诉讼的基本含义是经原告的告诉、告发或控告,由国家的权威机构解决原、被告的争议或纠纷。给它下一个比较规范的定义:▲诉讼是国家公安、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按照一定程序和方式解决争讼和处理案件的活动。 ▲ ▲ (二)诉讼法的含义▲诉讼法亦称程序法,是国家制定的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进行诉讼活动必须遵守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诉讼法所指的法律规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诉讼法,仅指一个国家现行的诉讼法典;广义的诉讼法,是指一个国家有关诉讼程序的全部法律规范,既包括一个国家现行的诉讼法典,也包括各种单行诉讼法规和其他法律文件中有关诉讼的规范。▲(三)诉讼法的种类及特点▲诉讼依据所解决的问题的不同性质,可以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三种。▲1、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加人参加下,审理和解决民事案件的活动。▲特点:(1)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在全过程起着主导作用。(2)参加诉讼的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3)审理和解决的是有关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民事案件。民事诉讼法,是规定人民法院和诉讼参加人在审理民事案件中进行各种诉讼活动所应遵循的程序制度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于 1982 年3 月 8 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试行)》,同年 10 月 1 日起试行。经过九年的试行,于 1991 年 4 月 9 日第七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并于同日公布施行。▲ ▲ 二、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 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在诉讼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起着普遍指导作用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