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 第四单元知识总结 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 第十八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进展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条件 1952 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转好,工业化建设提上日程。1953 年,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主张。 (方针:优先进展重工业,并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实施 1953“”年,国家开始实行 一五计划 。 (成就到 1957 年底,初步建立起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目的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过程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3“”年试办,以 土地入股,委托经营 为特征。高级农业合作社 1955 年颁布《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手工业 1953 年底,开始从供销方面入手,逐步按行业分期,分批,分片改造。后来,改为一次性合作化的办法。 采纳利用,限制,改造的策略,将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1953 年底,实行个别企业公私合营。1956 年,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结果 1956 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意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进展开辟了道路。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中共八大的正确决议 基本形势: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已基本确立。 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对于经济文化迅速进展的需求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求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把中国尽快从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开展起来。(左倾错误进展 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1958“”年,中共八届二次会议提出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发动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 大跃进 。 “”发动以 一大二公 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大跃进 期间,中国经济损失在 1000 亿元以上。是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人民公社化运动不适合农村生产力的实际进展水平,生产效率低下,严重挫伤农民 的生产积极性。(国民经济的调整 背景 1959-1961 年的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时期。 内容 1960“”年,提出了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方针。作用到 1962 年底,国民经济开始好转,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 文革 对国民经济的破坏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 导致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 “”文革 十年,中国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