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考语文面对面-重难题型补充题库-说明文阅读-语文版

中考语文面对面-重难题型补充题库-说明文阅读-语文版_第1页
1/21
中考语文面对面-重难题型补充题库-说明文阅读-语文版_第2页
2/21
中考语文面对面-重难题型补充题库-说明文阅读-语文版_第3页
3/21
说明文阅读一、说明文阅读。(8 分)充满泥土芬芳的剧种——广西彩调① 上世纪 60 年代初,一部名为《刘三姐》的电影曾风靡 神州大地,在东南亚创下了最高的票房纪录。电影中的歌曲 朗朗上口,至今还广为传唱。而这部电影就是根据当时广西 彩调剧团出演的舞台剧《刘三姐》改编而成的。彩调剧由此 享誉海内外,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② 彩调剧曾有多种称谓:桂北沿湘桂省界各县习称调子, 梧州、钟山一带称耍牡丹,百色等民族区域则称咿嗬嗨,地 方志书上常称为采茶,民间还有唱灯、花灯、彩调之称。后 在 1955 年春一次中国戏剧家协会主持的座谈会上征得专家意 见,定名彩调剧。③ 关于彩调剧的形成与源流,诸说不一。一种认为,是 广西土生土长的剧种,是以民间小调为基础,吸收融合湖南 花鼓、江西采茶的曲调,在清初形成;另一种认为,清代中 叶,流徙桂北各县的大量湖南移民中,有擅演调子①的匠人, 主要是泥、水、瓦、木、铁匠,在业余时间教馆演调,调子传入广西,后在演出中不断吸收桂北民间山歌、小调,于清末民初形成,并向桂南、桂西流布。据对彩调剧的剧目、唱腔、表演、习俗,及其在广西流布状况的考察,彩调剧系由湖南花鼓传入衍化而形成之说较为可信。④ 彩调属于声腔类地方小戏曲,音乐特征非常富于民歌 色彩,小曲、小调,旋律简单,只有上下句,朗朗上口。其 剧目多以劳动、爱情、家庭生活等为主题,有大量的口传和 手抄本在民间流传。表演时采纳桂柳方言,以三小②等载歌载 舞的表现形式为主,其中丑角和旦角的步法、转身、亮相、 扇花、手花极富特色,其中尤以步法最为突出。由于深深扎 根于乡村民众之间,又和当地民间俚曲小调紧密结合,彩调 形成了内容谐趣、形式活泼的表演风格,号称彩调“三件宝” 的扇子、手帕、彩带在表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⑤ 新中国成立后,彩调得到较快的进展,特别是《刘三 姐》等优秀剧目的上演,扩大了这一剧种在全国的影响:60 年代初,来自民间的《刘三姐》四进中南海,由此红遍大江 南北,享誉海内外;70 年代末,现代戏《喜事》为广西赢得 了优秀剧本奖,使彩调剧在表现当代农村题材方面有了重大突破;80 年代,《五子图》又使广西彩调红火了一把,几十个剧种、几百个剧团争相上演;90 年代的《哪嗬咿嗬嗨》连续参加了中国戏剧节和现代戏曲观摩演出,荣获了文华奖、中 国曹禺戏剧文学奖等国家级奖 23 项,省级奖 13 项,影响广 泛,被专家誉为广...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考语文面对面-重难题型补充题库-说明文阅读-语文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