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06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考试题考查内容命题角度难度2018 北京卷,1 题儒家思想通过历史现象考查儒家思想中等2018 天津卷,1 题程朱理学通过《四书章句集注》考查儒家思想中等2017 北京卷,4 题朱熹和孔子的思想通过设置材料考查朱熹思想与孔子思想的比较中等2016 新课标Ⅰ,24 题汉代儒学通过《尚书》《论语》,考查儒学的地位变迁较难2016 海南卷,4 题孟子思想通过孟子的言论考查孟子的思想主张中等2016 江苏卷,5 题李贽思想以李贽的形象为切入考查李贽中等2015 北京卷,15 题宋明理学通过社会现象考查王阳明的思想中等2015 安徽卷,12 题“百家争鸣”的背景通过设置情景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中等2015 天津卷,14 题顾炎武思想通过顾炎武的文学作品考查其中等思想主张分析解读高考对这部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等方面,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也有涉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和宋明时期思想界的代表人物的主张及其反映的时代特点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备考复习时要注意三个结合:一是以探究学习的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内容和身边常见的事物结合起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二是结合某一阶段的时代特征分析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脉络;三是结合政治史、经济史的相关内容,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及影响考点一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2015 年安徽卷)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解题思路】【要点解密】从不同视角认识“百家争鸣”(1)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瓦解、分封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时代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形成的大背景,这体现的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 (3)道家提倡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社会大动荡后,与民休息,恢复和发展生产,以道家思想为宜。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4)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力、节俭。代表了社会下层小生产者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