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综合复习 恒定电流 专题 (二) ● 要点精析 ☆ 计算电流常见的三种模型: 1.一种电荷定向移动 这是计算电流最简单的一种模型,用宏观运动来比,相当于一支队伍定向前进,这种模型直接用进行求解。 2.一个电荷做高速圆周运动(环型电流) 对这种模型关键是理解“间断和连续”之间的转化.电荷运动时有两个特点:一是循环性,二是高速性,正是这两个特性使问题从“间断”向“连续”转化,这种模型可用 来求。(T为运动的周期) 如: 一质量为 m,电荷量为 q 的带电粒子在磁感应强度为 B 的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其效果相当于一环形电流,求此环形电流。 解析: 由 知 3.两种电荷的定向移动 这种类型的特点是:正、负电荷移动方向相反,但形成电流同向,如时间 t 内通过导体某一横截面的正电荷量为 q1,反方向通过的负电荷量为 q2,则有 。 如: 在 10 s 内通过电解槽某一横截面向右迁移的正离子所带的电荷量为 2 C,向左迁移的负离子所带的电荷量为 3 C。那么电解槽中电流的大小应为多少? 解析: ☆ 等效法处理稍复杂的混联电路: 1.电路化简原则: ①无电流的支路化简时可去除; ②等电势的各点化简时可合并; ③理想导线可任意长短; ④理想电流表可认为短路,理想电压表可认为断路; ⑤电压稳定时电容器认为断路。 2.常用等效化简方法: ①电流分支法: a. 先将各结点用字母标上; b. 判定各支路元件的电流方向(若电路原无电流,可假设在总电路两端加上电压后判断); c. 按电流流向,自左到右将各元件、结点、分支逐一画出; d. 将画出的等效图加工整理。 ②等势点排列法: a. 将各结点用字母标出; b. 判定各结点电势的高低(若原电路未加电压,可先假设加上电压); c. 将各结点电势高低自左到右排列,再将各结点之间支路画出; d. 将画出的等效图加工整理。 注意: 若能将以上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效果更好。 例: 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等效变换(S 未接通)。 解析: 假设电流从 A 流入,R1是干路。第 1 支路从 C 经过 R3到 B,第 2 支路从 C 经 R2到 B,第 3 支路从C 经 R4和 R5到 B。这 3 条支路并联再与 R1串联,变换成如图所示的电路: 在变换过程中,我们可用切断电路的方法认识串并联关系:若切断 R1,整个电路不通,说明它在干路上;若切断 R4,则 R5随之不通,而其它电路仍是通的,说明 R4和 R5是串联,而 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