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环境管理与全球行动4.1 环境管理学案导学[教学目标] 1.说出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举例说明我国环境管理主要原则和制度的现实意义。 3.体会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参考课时]建议用 2 课时。[教学建议]教学内容教学建议问题情境: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究竟该怎样做才能预防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呢?一、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环境管理类型。1、按照环境管理的范围,一般可分为: ① 资源环境管理; ② 区域环境管理; ③ 部门环境管理。导入新课:让学生观察对比教材中两幅景观图,引导学生分析说出导致该地环境变化的原因,启发学生想象该地将来的环境状况,或思考解决现在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教学中应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并结合教材中创设的问题,引出对人类自身的管理,即进行环境管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所在。 讲解环境管理的概念和目的时,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环境管理所要解决的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也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相、按照环境管理的职能和性质,一般可分为: ① 环境计划管理; ② 环境质量管理; ③ 环境技术管理。二、环境管理的手段 ① 行政手段 ② 法律手段 ③ 经济手段等活动: 模拟“环保听证会”共同探讨解决农药污染问题的措施。 协调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创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新的消费方式、新的社会行为规则和新的发展方式。 首先交待清楚环境管理的内容按不同的角度或标准,即突出”范围”、“职能和性质”来划分不同的环境管理类型,以免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混淆。 按环境管理的范围来划分的类型,可由教师讲解或让学生说出各环境管理类型的对象和目标,如资源环境管理的对象是自然资源(包括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其目标是在经济发展中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区域环境管理和部门环境管理分别以特定区域、具体的单位(部门)为管理对象,目标分别是解决该区域内或该单位(部门)内的环境问题。然后以资源环境管理为例,作进一步分析:结合当时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现状,如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森林资源、草原 1、环境管理的主要原则①“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②“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 ③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2、环境管理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