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引 言 人类已经告别 20 世纪,跨入了充满希望和挑战的 21 世纪。20 世纪后半叶,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超过了在此之前的几个世纪,于是有识之士都不约而同的形成了一个共识:人类历史前进的主要动力来自科技进步,不断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永恒主题。21 世纪将是一个人才竞争的世纪,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一个国家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不断提高其综合国力,而能否迎接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的挑战,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出大批具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精神的人才,教育作为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作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在培育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针对当前的教育形式,中学各学科的教学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最易体现素质教育的地理课程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一、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是人所具有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和个人价值的产品的个人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需要借助头脑中的创新思维,它包括思维的敏锐性、集中性、新颖性……创新思维虽然是一种复杂的高级的心智,但并不神秘莫测,高不可攀,陶行之先生曾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因此,在教学中,并不需要学生向科学家一样进行创造发明,而是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教给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教给学生学习、接受知识的技能和方法,教会学生善于运用学到的知识去发现新知识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的目的。 二、地理课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先天优势。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中学地理课的教学内容正是体现了它研究对象广泛及多变的特点。首先,地理课内容丰富,包罗万象,纵贯古今中外。在中学各个学科当中,可以说它是与其他学科联系最广泛的一门课,他的内容与历史、政治、物理、化学、生物都有关联。教学中就会给学生任意驰骋的、发挥想象的巨大空间。其次,地理课内容有动静结合的特点。有相对不变的知识,如自然地理方面;也有不断变化的知识,如人文地理知识。教师可以立足“不变”,搜集“变化”的知识,把国内外的实事新闻,日常生活常识补充到课堂。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地理知识分析眼前的实事,并提出看法、建议,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更具实效性。 三、让地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