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案 1 读懂古代诗歌了解诗歌样式1.古代诗歌的体裁2.古代诗歌的题材理解诗歌内容(一)看标题,抓题眼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标题可以概括作品的重要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和主旨等),可以揭示作品的背景、目的和线索,可以奠定作者的感情基调。《邯郸冬至夜思家》,从标题看,这是一首什么诗?标题告诉了我们哪些要素?解析:“邯郸”表明诗人所在地;“冬至夜”是时间;“思”说明诗人正在旅途,想念家乡和家人。答案:羁旅诗;地点、时间和事件、人物(隐身,但从事件中可知)。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李 白一为迁客②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③。[注]① 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被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迁客,指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诋毁,贬官长沙。③古曲有《梅花落》。诗歌标题暗示了哪些信息?诗歌的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解析:标题中,“与”是“和”的意思,史郎中(“史”是姓,“郎中”是官职)是对朋友的称呼,“钦”是朋友的名字,“听”表明事件,“吹笛”是“听”的内容,“黄鹤楼上”表明地点。笛子在古诗中一直是悲凉的代表,作者的情感由此可见一斑。答案:人物、事件和地点。抒发了诗人被流放的凄凉之感和眷恋朝廷、思而不得的苦闷。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感弄猴人赐朱绂罗 隐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何如学取孙供奉,一笑君王便着绯。 本诗标题是一个陈述句,能不能改成《弄猴人》?为什么 ?解析:“弄猴人赐朱绂”的典故:唐昭宗逃难期间,随驾的伎艺人有个耍猴的,把猴子驯养得很好,居然可以随朝站班,唐昭宗非常高兴,便赏赐猴子五品官职,身穿红袍(“赐朱绂”),并给以称号叫“孙供奉”。反观罗隐,寒窗十年,读书赴考,十试不中,依旧布衣。作者与“孙供奉”的宠遇相比,难免刺痛在心,于是写下此诗,以自嘲的方式抒发感慨,发泄愤懑。答案:不能。标题是诗人写诗的缘起及情感的触发点。“弄猴人”是驯养猴子的杂技艺人,以此为标题,难以表达出诗人写作的原因,而“感弄猴人赐朱绂”则表达了对这样耍杂技的人都能得到提拔,而自己辛苦攻读十年却屡试不中的愤懑之感,同时揭露抨击皇帝的昏庸荒诞。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惜牡丹花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惟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结合全诗,你能从标题中的“惜”字读出什么感情?解析:“惜”有怜惜、可惜之意,作者怜惜牡丹花,按照常理推断,肯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