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有常道;法可法,有定法——破解高考散文和小说阅读的“六个为什么”对策高考散文和小说阅读的复习指导一直以来是我们身处高三第一线语文教师的一个软肋,如何解答高考散文和小说阅读试题,也是广大高三学生最为棘手的问题。尽管老师和学生都做了大量的模拟试题,但面对难易不同的阅读文本,教师指导的方法时而有用时而没有用,学生答题的准确率时好时坏。高考散文和小说阅读的规律到底在哪里?有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操作方法?深入思考,我们会发现,我们没有正确把握高考散文和小说阅读的本质:即正确处理“道”与“法”的辨证关系。需要解释的是,这里所说的“道”的含义是指“宏观阅读规律”,这里所说的“法”的含义是指“微观解题方法”。本文拟就这两个层面,深入研究安徽省新旧《考试说明》和新旧高考语文试卷,通过比较,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试图比较系统地去破解高考散文和小说阅读的难题,期望给老师和学生一点抓手和启迪,不当之处,敬请同仁不吝赐教。一、道可道,有常道(一)考什么《2008 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和《2008 年安徽考试说明》内容如下: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考查的能力层级为: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5)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3.鉴赏评价 E(1)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010 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和《2010 年安徽考试说明》内容如下: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