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宇教育集团监利总校高一物理基础教 - 案 总 课 题电场总 课 时7第 1 课时课 题电容器主备人课 型新 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电容器的概念及基本作用。理解电容器电容量的概念。掌握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量的决定因素。能力目标:了解类比法研究问题的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情感目标:培养严谨、严密、科学的分析能力,让学生体会电学中的对称美。重点、难点重点:电容器电容量的概念;行板电容器数学表达式。难点:电容器电容量的概念。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教学用具实物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复备记录一、教学实验器材 平行板电容器,静电计,各种电容器(包括“25V 4700μF”电容一只和一个可用来拆开的纸制电容器).学生电源一个,导线若干,起电机.二、教学过程:(一)课堂讲解1、电容器教师讲解(开门见山),出示图片: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靠近带电物体的接地导体上有感应电荷.带电体和接地导体便具有储存电荷的功能.这种装置我们称为电容器,既“储存电荷的容器”,实际上,任何彼此绝缘又相隔很近的导体,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电容器,贮藏电量和能量,而两个导体称为电容的两极. 教师讲解: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电容器的结构. 演示实验 1:将一个纸制电容器轻轻展开,让学生观察元件结构,识别绝缘层和极板. 教师讲解:电容器中将两片锡箔纸作为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两个极板非常靠近,中间的绝缘层用薄绝缘纸充当,分别用两根导线连接两极.这就是电容器的结构.(在这里,可以参考媒体资料中的视频类素材“电容器的结构”) 我们首先将电荷充入电容器中,在使用时再将电荷放出,这两个过程叫做电容器的充电、放电过程.2、电容 演示实验 2:将“25V 4700μF”的电容器与电源(16V)相连,充电后将电容器的两极板短路,产生放电火花并发出声响.演示电容器充放电的课件资料. 教师讲解:为了深入了解电容器的工作原理,我们用下面的实验装置来研究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 演示实验 3:利用起电机对相对放置的平行金属板构成的电容器充电,用静电计进行检验,检验两个极板的电荷是等量且相异的. 引导学生分析:两极板积累异号电荷越多,其中带正电荷一极电势越高,带1负电荷一极电势越低,从而电势差越大. 问题 1:电容器可以充入的电量 Q 是无限的么?电容器容纳电荷多少与什么有关? 教师讲解:理论研究告诉我们,电容器可以充入的电量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