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能力、方法和学科思想——基于建构化学观的高三化学复习建议教学研高三化学总复习是化学教学的长久话题,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目前,高三阶段化学总复习以一、二轮方式进行,在时间与内容上进行规划与安排,形成前后呼应、整合提高的格局。那么,第一 、二轮复习的教学目的是什么?二者在功能上有何区别?第二轮复习应关注哪些事项以避开缺漏产生呢? 高三化学第一、二轮总复习的教学思路与设计基本框架模型如下:图中“⇋”号表示前后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建构关系,便非机械的推演关系。图中有“观点”与“观念”两词,现代汉语词典对二者的解释是:观点,观察事物时所处的位置或实行的态度。观念,思想意识;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形象;关于某方面的认识和觉悟。这里,笔者将二者之间的关系理解为由点到面的升华。学生从初三开始接受化学启蒙教育,到高三上学期已进行长约三年半的中学化学学习,时间跨度大,知识遗忘率高,因此,以章节知识点为线索、以基本化学理论为指导进行较为全面的第一轮复习是较为合理的,它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特点。一方面,对章节基础知识的回顾为基本化学理论的建构提供了素材,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双向渗透为学生形成化学观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随着复习的推动,化学观的逐步形成又反过来促进章节知识点的深化学习、基本化学理论的深层建构。第二轮复习是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整合”“提高”,强调知识网络化。知识网络化,指将散落于各章节的知识应用化学理论分析、整合、归类和总结,使学生的化学知识结构达到崭新的水平。显然,做好第二轮的复习至关重要。在具体教学中,老师们须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如何回归教材对散落于各章节的知识进行网络化?(2)化学理论的建构与运用,往往需要对具体化学专题进行讨论,如何设置专题以引导学生建构化学理论?(3)高三第二轮复习离不开对试题的解答与讲评,优异的讲评方法能有效促进学生化学观的形成,如何讲评以促进学生化学观的形成?这 3 个问题的答案,对师生在复习后期查缺补漏极具价值。一、回归教材,品味经典,挖掘思想回归教材是个老话题,师生都认同它的重要性,几乎所有的的复习计划均安排时间重读教材重要章节。在与学生的沟通中笔者发现,简单重读教材收效甚微,试问,回归教材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回归教材呢? 回归教材应该是分析、探究、领悟并理解教材中的设计,进而明确该设计对学习化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