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落实高效课堂教学,贵在“四导”》内容提要落实高效课堂教学,就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就必须改革教法。教学之道,贵在“启导”,即把重心放在“启发思考”与“引导学习”上,所以,为积极探究有效的教学手段,落实高校课堂,本人抓住“四导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指导思想,进行了如下探究:一、诱导动机,激发兴趣(认知的第一步:动机与兴趣—我想学)。二、指导学习,主体进展(认知的第二步:认知过程—我爱学)。三、引导实践,解决问题(认知的第三步:实践所学—我乐学)。四、疏导难点,延伸所学(认知过程的曲折重复:再认知过程—我会学)。综上所述:本文发“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中心,紧紧围绕教与学,导学与认知规律,知识与能力,能力与素养几个方面,以教学课堂上如何运用“四导法”(诱导、指导、引导、疏导)为线索,辅以学生主体“四学”(想学、爱学、乐学、会学)认知规律为暗线,阐明了课题。对数学课堂上如何落实高效课堂教学做了些尝试。落实高效课堂教学,贵在“四导”提高高效课堂教学效率,改革课堂教学是关键;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改革教法更是关键之关键。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老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在于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既然交给学生们的是“钥匙”,就有个“怎样交”的问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联系素养教育中有关“师为主导,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对“四导”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如何落实素养教育,略作阐述:一、诱导动机,激发兴趣 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动力,其最活跃、最现实的成份是认知兴趣状态下所学习的一切,既学习得迅速,又掌握的牢固。诱导动机,简单的说,就是让学生“口愤心悱”,“愤”是“心求得而未通”,“悱”则为“口欲言而不能”。这一表现,集中体现了学习动机产生后,兴趣勃然而未果的情状。例如,在教学“体积的意义”一课,我就拿一幅“乌鸦喝水”的语文挂图挂在黑板上,数学课上挂上语文挂图,这本身已让学生兴趣大发,带着疑问,注意力已经集中到这一点上了。这时,我就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吗?”学生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踊跃发言:“乌鸦衔了石子放进瓶中,水流了出来,它就喝到水了。”我就接着问:“水没有增加,却流了出来,这是为什么?”有的同学回答道:“放了石子呗!”我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