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北高级中学高三历史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内容:复习中国近现代史第十单元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二、教学目的:了解本节知识要点,掌握初步分析问题方法。三、教学重难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四、主要教法:讨论,概述,提问五、教学过程一、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1976 年 10 月-1978 年 12 月)1、 徘徊的原因和表现“徘徊”是指这一时期的工作没有重大突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原因和表现:十年动乱积累下很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主要由于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继续坚持“左”的错误,党的指导思想没有发生改变,特别提出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在经济建设中急于求成。2、 前进的原因和表现“前进”是指这一时期,仍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仍然有所进步原因: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大力整顿表现: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上 导练第 160 页 科教上 3、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背景: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它的实质是坚持“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倾错误,目的:从根本上纠正极“左”路线,冲破力量禁区,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性质:是一场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作用:使人们从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这场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作了思想准备。(黄冈第 116 页)拓展:中外历史上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导练第 162 页)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1 背景:(黄冈第 117 页)①“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② 思想理论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解放了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11976、10--2004总特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诫设新局面的形成1、文革后为什么会出现徘徊局面?2、分析前进的原因和表现。3、粉碎“四人帮”后,思想届为什么要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有什么历史意义?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哪些重大决定?简要评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地位。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有计划、分步骤进行的?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城北高级中学高三历史集体备课教案2、内容思想上全会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重新确立了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上把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