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蝗虫可持续治理 -张泽华 主讲人简介: 张泽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从事草地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草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与蝗虫自然天敌控制技术研究等。 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主持农业部重点实验室项目、国家计委示范工程项目、科技部成果转化项目等。获大北农科技成果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获实用专利,发表论文多篇。 内容简介: 全国大部分的省区都已经有了蝗虫的灾害、蝗虫已经呈现爆发的状态。观众对草原蝗虫的爆发表示关切。草原蝗虫为什么爆发?它对草原生态环境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它造成的经济损失有多大呢? 蝗虫的灾害是一个历史性的问题,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以前。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解放以前曾经发生过 940 多次的蝗灾,平均每 3 年一次。最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当中,就有蝗字,并且有关于蝗虫治理的记载。古代发生蝗虫以后,就采取人工的方式进行扑打。在宋代已经出现治蝗的书籍和治蝗的法规。蝗虫的发生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世界上有 100 多个国家都发生过蝗虫的灾害,从 1985 年到 2003 年是蝗虫在世界范围内爆发的一个时期,在美国、非洲、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等十几个国家,都相继爆发了大规模的蝗虫灾害。 蝗虫的灾害是毁灭性的。在古书当中,有这样的记载:“凶饥有三,曰水、曰旱、曰蝗,地有高卑,雨泽有偏被,水旱为灾,尚多有幸免之处,惟旱极而蝗,数千里间,草木竭尽,其害尤甚”。 全世界的蝗虫,大概有一万多种,成灾的有 350 种。我们国家有 826 种,成灾的有 50 种。其中近年当中,有 19 种严重成灾。在我国形成最大威胁的是亚洲飞蝗。 草原蝗虫爆发的原因主要有这么几点:一是全球气候的变化,干旱加剧;二是由于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沙化、退化日趋严重;三是由于化学农药使用的不当,使草原上天敌的种类、数量都急剧减少;四是邻国的蝗虫迁入到我们国家的境内进行危害; 另外,就是我们防治的能力、手段、方法的局限。 蝗虫的治理有化学和生物、生态结合的方法。用化学的方法可以直接消灭高密度蝗虫,挽回经济损失。生态治理有两条,一条是增加草原生态的生物多样性,改变生态的小气候,来控制蝗虫。另外一点,就是通过食物链机制来控制蝗虫。通过生态治理,使草原恢复原有的、风吹草低这样一个生态环境,达到治理蝗虫的目的。 《草原蝗虫可持续治理》 (全文) 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大家好。现在我就草原的蝗虫跟大家一起做一个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