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和失重【设计意图】一、知识体系分析本节知识是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部分,又是一个贴近日常生活和联系航天技术的实际问题,既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物理,又激发学生情感价值。因此,本节是本章的一个比较重要一节。课标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要求学生能通过一些实验或具体的活动来了解和体验超重和失重。理解超重和失重产生的条件与实质。二、教学环节设计(一)教学环节趣味实验,激发悬念—→分组实验,感受现象—→实验验证,感知条件—→理论探究,感悟实质—→丰富现象,回归实践—→自我评价,自主小结。(二)设计理念1.无论是趣味实验,激发悬念,还是分组实验,合作探究;到回归实践,自主小结,都体现了物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 STS 思想,闪烁着人文的光芒。2.整堂课从兴趣入手,精心设计学生活动——通过分组实验,感受超、失重现象;进而小组讨论、验证、交流超、失重条件;感悟超、失重实质;成功解释生活中超、失重现象;强调学生思维和体验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由过去教师要学生学,变为学生自己“我要学、我想学、从中我学到了什么”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自主学习;通过交流、合作的互动过程,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3.教学过程中穿插着教师评价、生生评价以及学生自我评价,体现了新课程评价理念——注重过程性与即时性评价。(三)创新点和可行性引入实验设计,自行改装的“记忆型超重失重演示器”,用视频将物理过程的“慢放定格”,改进的DIS 实验,自编的顺口溜等是对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创新。以“自主体验发现问题,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自主举例应用问题”为教学主线,并有机动的片段设计,是符合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要求。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适时引导,合理控制,恰当评价,就可以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三、教学反馈设计组内合作讨论、组间交流评价、学生自主小结等是学生的现场学习情况动态反馈,需要教师做出适切性评价和教学调整,是做好环环相扣,上下转承的教学依据。解释趣味实验,学生自己举例并解释都是定性反馈,来纠正一些模糊认识;“练一练”将超重与失重同化到牛顿运动定律的知识结构之中,让学生体会到超重、失重只是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而已。“想一想”、“做一做”和“相关链接”将教学延伸到课外,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鲁科版必修 1 第六章 第 4 节超重和失重厦门第一中学 杨学切【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