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1.如何正确理解个体、种群、物种和群落的关系?我的思路:一个细菌,一棵植物,一个动物等指的是一个生物个体,生物在个体水平上具有一系列特征,如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能够进行新陈代谢,实现自我更新,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表现出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等等。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的,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因此,种群是繁殖的基本单位;生物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由于存在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等因素,使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因此,种群又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 ,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出可育后代。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各个生物种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有规律的集合体,称为生物群落,简称群落。它包含了生态系统内的所有生命成分,如生活在同一池塘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共同构成了池塘生物群落。由个体到种群,不只是量的积累,而且是质的飞跃,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一系列特征,如种群密度、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同一物种因时间、空间的不同,可包含若干个种群,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如西湖的鲤鱼与洞庭湖的鲤鱼属于同一物种,有交配成功、繁殖后代的可能性,但两者不是同一种群,由于地理的隔离,在自然情况下,没有交配的机会。因此,自然状态下,同一种群内的个体才具有传粉、交配和繁殖的机会,种群是繁殖的基本单位。群落以种群为单位,是各个种群的集合体,在一个群落中,不论其大小均生活着许多种群,这些种群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既有种内关系,又有种间关系,依靠这种关系使生物在长期自然选择与进化中形成了稳定的、彼此适应的有机整体,从而把各种群连接为复杂的生命之网,进而决定着群落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群落是生活于同一区域内所有种群的集合体,这些种群并非随意地、偶然地堆砌在一起,而是有严格的、合理的空间配置,是物种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彼此相互适应的有机整体。只有具备合理的空间配置,才能长期共处与合作,或者达到有效牵制,从而使群落长期维持下去,也只有具备合理的空间配置,才能更合理、更有效地利用空间及资源,进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