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防御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最新考纲考法指南核心素养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以区域图文材料、统计图表为载体,考查区域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危害和防治措施,如2017·全国卷Ⅱ·T7,2015·全国卷Ⅱ·T37,2014·全国卷Ⅰ·T36等。1.区域认知:以区域图和文字资料来呈现问题情境,结合区域发展进行设问,重点考查区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2.人地协调观:通过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因地制宜地采取合理的治理措施,促进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教材内案例]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认识荒漠化2.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① 西北地区的地域差异②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2)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① 自然因素1② 人为因素1 撒哈拉、澳大利亚和西亚等地区的荒漠是在热带沙漠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其成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的控制。2 阿塔卡马荒漠、索马里半岛的荒漠等,其形成与寒流的影响有关。3 中亚、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是在温带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其原因是深居大陆内部,受海洋影响小。4 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荒漠,也是在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条件下形成的,但其形成是由于安第斯山的阻挡,受不到西风的影响,因而降水稀少造成的。3.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1)荒漠化的危害① 许多村庄、铁路、公路、水库等受到风沙的威胁。② 表土裸露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③ 导致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使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④ 使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饥荒。(2)荒漠化的防治措施① 防治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② 防治措施a.合理利用水资源地区措施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b.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c.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2d.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e.控制人口增长[教材外案例] 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1.黄土高原概况(1)范围:A.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B.秦岭以北。(2)概况:黄土高原范围广大,地表大部被厚层黄土覆盖,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水土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