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讲 区域重要生态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湿地、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最新考纲探究线索核心素养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1.综合思维:综合分析湿地、森林等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评价人类的开发、破坏带来的不利影响,掌握合理开发、保护的措施。2.人地协调观:充分认识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意义,规范人类的开发活动,树立正确生态保护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1.“地球之肾”——湿地(1)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2)类型① 自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 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② 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3)共同特点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4)湿地的功能功能美称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资源“资源的宝库”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生命的摇篮”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天然空调机”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天然水库”净化水中污染物质“地球之肾”为各种野生动物生长、栖息、繁殖提供条件“鸟类的乐园”2.湿地资源问题(1)产生原因人类对于资源、环境的过度开发利用。(2)表现→→(3)案例——洞庭湖萎缩① 原因:a.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沉积物的长期积累会自然充满湖泊,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1b.人为原因大规模的围湖造田,破坏地表导致土壤侵蚀并在湿地沉积,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截流改向导致湿地来水量减少,极大地加速了湿地的萎缩过程。② 影响: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及生态环境问题增多。3.保护湿地(1)必要性湿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2)措施地区具体措施洞庭湖长江流域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等措施三江平原采取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等措施[ 特别提醒 ] 湿地保护的两大原则 一是保护与开发并重、协调一致;二是湿地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要特别重视湿地的环境作用。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1.森林的现状及作用(1)分布及现状① 分布:→→② 森林的现状:急剧减少,多数地方的原始森林破坏殆尽。(2)森林的作用① 经济价值:重要的自然资源。② 生态价值: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具有强大的生态作用和环保功效。不同区域森林的生态功能有差异。地区主要生态功能丘陵、山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干旱、半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