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考纲考点知识细化能力要求应用实践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能依据公转速度变化判读季节分析黄赤交角的变化及影响黄赤交角的构成理解回归线、极圈度数的关系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依据时间正确判断直射点的位置分析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影响昼夜长短的变化与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理解直射点移动与昼夜长短的关系昼夜长短的变化分析昼长、夜长的计算正确推算日出、日落时间昼夜长短的相关计算日出、日落方位的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应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理解直射点移动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关系正午太阳高度的判断分析四季与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对四季、五带划分的影响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分析一、地球公转特征探究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填写下列内容。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2.周期:1 恒星年=365 日 6 时 9 分 10 秒 。3.速度公转位置时间公转速度A 点近日点1 月初 最快B 点远日点7 月初最慢[ 方法技巧 ] 区分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的方法 (1)时间不同:近日点为 1 月初,冬至日为 12 月 22 日;远日点为 7 月初,夏至日为 6 月 22日。1(2)公转轨道上位置不同:近日点位于冬至日以东,远日点位于夏至日以东。二、黄赤交角及影响读黄赤交角形成示意图,回答下面问题。1.黄赤交角的概念:A 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 B 赤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26′。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具体如下图所示:3.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 ,叫做回归年。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1)典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图 1 为夏至日 图 2 为春、秋分日 图 3 为冬至日(2)变化规律时间变化特点重要节气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图 1 中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图 3 中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春、秋分日图 2 代表的时间是每年的 3 月 21 或 9 月 23 日前后,全球各地昼夜平分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2)季节变化北半球节气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地区正午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