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4 课时 中国地理分区考点探究 1 中国的区域差异 【典例探究】 土壤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土壤能够反映其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我国古代用青、红、黄、白、黑五色来描述我国五个方位的土壤(下图)。据此完成(1)~(3)题。(1)东北黑土比南方红壤( )A.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作用强B.土壤腐殖质的累积作用强C.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作用强D.气温使土壤的增粘作用强(2)从青到黄再到白,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水分条件变化 B.热量条件变化C.农业类型差异 D.地势高低差异(3)我国南方地区也有黑土分布,其主要形成于( )A.云贵地区的喀斯特地区B.南岭山区的针叶林带C.横断山脉的高山草甸D.闽江流域的河漫滩平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1)东北地区比南方地区纬度高,气温□ 低 ,降水□ 少 ,土壤有机质积累□ 多 。(2)从青到黄再到白,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 少 。(1)气温越高,微生物分解作用越□ 强 ,土壤腐殖质累积作用越□ 弱 ;降水越多,淋溶作用越□ 强 。(2)降水越多,植被越□ 茂密 ,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越□高。(3)南方地区的黑土多分布于海拔较□ 高 的地区。答案 (1)B (2)A (3)C 中国四大地区的区域差异1(2019·广东惠州上学期二调)在地理学中,重心指空间存在某一点,使得此点各个方向的作用力保持相对平衡。电力强度指单位产值所消耗的电能。下图为 1985~2014 年中国电力强度重心迁移路径。据此完成 1~2 题。1.据材料推断( )A.1985~1993 年间,东部地区电力消费总量呈下降趋势B.1993~2003 年间,西南地区单位产值能耗呈下降趋势C.2003~2014 年间,西北地区电力强度增速高于西南D.1985~2014 年间,电力强度重心总体位于东南沿海答案 C2解析 读图可知,1985~1993 年间,我国电力消费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说明西北部电力消费增长较快,随着经济的发展,东部地区电力消费总量不断增加,A 项错误;1993~2003 年间,我国电力消费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说明西南地区电力消费增长快,电力强度增大,单位产值能耗上升,B 项错误;2003~2014 年间,我国电力消费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说明西北地区电力强度增速快,故 C 项正确;1985~2014 年间,我国电力强度重心总体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D 项错误。2.影响我国电力强度重心变化的主要因素可能包括( )A.技术水平 B.电站位置C.人口迁移 D.能源结构答案 A解析 电力强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