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提升一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学法导航】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开发、湿地的开发)的答题思路:首先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从而找出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了解该环境问题的分布与危害,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一、荒漠化的成因剖析:1.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创造条件)(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威胁。① 基本条件 ——气候干旱少雨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② 物质条件 —— 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由于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③ 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2)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它具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气温、降水的变率大。雨量的变化,对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加剧荒漠化进程。2.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大大加速荒漠化的过程,常常起决定性作用)① 一方面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②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等。 二、石质荒漠化:亚热带湿润地区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环境背景下,加上长期以来人为的影响,森林植被反复受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如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表现尤为明显。主要原因是:a.山地地形、坡度大、土壤层贫瘠。极易造成水土流失。b.降水多且集中,对地面冲刷强烈。c.人类不舍理开发利用,如滥垦耕地、砍柴伐薪等,造成地面植被破坏.使地表裸露。失去保护。例题 2.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2 分)材料一 就在人们为荒漠化忧心忡忡之时,石漠化的幽灵又肆无忌惮地袭来,石漠化主要指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阻碍当地经济发展,成为当地贫困和多发灾害的根源 ,也逐渐演变成继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生态问题。材料二 有关坡度与土壤厚度的实测数据坡度5o~10o10o~15o15o~20o20o~25o25o~30o30o~35o>35o土壤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