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一、环境问题本节高考无考点,但是需要理解几个概念:环境: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也就是说中心事物不同,周围事物的含义也相应不同。比如:以人类为中心事物,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就是人类生存的环境。以生物为中心,其他非生命物质就是生物界的环境。根据人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可将环境分为“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天然环境:指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如: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大漠盐湖、极地苔原等。人工环境:指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的、须由人类介入才能维持的环境。如:城市建筑、工矿设施、农田水利、畜群牧场等。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2、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比如氟利昂应用几十年后才被发现是破坏臭氧层的元凶。(2)过程的不可逆性。环境一旦被破坏很难修复到原来的状态。比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千沟万壑的地面。(3)规模的全球性。例如,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污染。3.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1)新的环境观与传统环境观的比较新的环境观和传统的环境观在内容、表现及后果方面截然不同,其比较如下表:环境观核心内容行为表现行为后果传统的环境观征服论环境观,是一种人地对立的环境观,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者和征服者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壮大,从环境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资源和能源,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弃物,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新的环境观“天人合一”或“人地归一”的环境观,人类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儿子而不是主人,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界(环境)的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人们正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尊重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认真研究、谨慎而合理的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协调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2)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我们要从内容、基本思想、基本原则等方面对可持续发展进行理解,具体表解如下: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内容要发展要发展,要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可持续不能损害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基本思想鼓励经济增长(经济持续)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持续)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社会持续)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3)环境问题的表现表现成因资源短缺人口总量和人均资源需求量的增长,形成了一种需求无限增长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