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 3.2DNA 的结构(学案) 人教版〔2025〕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第 3 章 基因的本质 第 2 节 DNA 的结构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确实定 概述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 阐述 DNA 结构的主要特点。 制作 DNA 双螺旋结构。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 DNA 结构的主要特点。 2、教学难点 DNA 结构的主要特点。 三、教学设计思路 文字表达 利用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 DNA 雕塑图片,导入本节。同学探究学习“DNA 结构模型的构建”内容,梳理 DNA 结构模型构建的过程。对 DNA 的元素组成、基本单位以及结构进行回顾。利用课件图片,对 DNA 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进行具体的讲解并描述。通过探究实践,制作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让同学更好的理解 DNA 的双螺旋结构。 框架图 利用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 DNA 雕塑图片,导入本节。 新课导入 探究学习“DNA 结构模型的构建”内容,梳理 DNA 结构模型构建的过程。 探究学习 对 DNA 的相关学问进行回顾,利用课件图片,对 DNA 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进行具体的讲解并描述。 新旧结合 通过探究实践,制作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让同学更好的理解 DNA 的双螺旋结构。 探究实践 四、教学步骤 1、新课导入 老师图片给出 DNA 雕塑,坐落于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 DNA雕塑,以它简洁而独特的双螺旋造型吸引着过往行人。你知道为什么将它作为高科技的标志吗? 2、新课讲授 一、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探究学习:同学阅读课本 48、49 页“DNA 结构模型的构建”内容,梳理 DNA 结构模型构建的过程。 老师利用课件指导同学异同梳理。 DNA 模型的构建者是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 DNA 结构模型构建过程总结: DNA 模型构建具体过程: 1.在人类已知 DNA 是以 4 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连接而成的长链,这 4 种脱氧核苷酸分别含有 A、T、G、C 4 种碱基的基础上进行探究。 2.富兰克林和同事威尔金斯采纳 X 射线衍射技术拍摄到 DNA衍射图谱。沃森、克里克推算出 DNA 分子呈螺旋结构的结论。 3.1952 年,奥地利生物化学家查哥夫访问剑桥高校。沃森和克里克从他那得到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在 DNA 中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C〕的量。 4.沃森和克里克转变了碱基配对的方式,让 A 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