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再别康桥》说课稿 高中语文《再别康桥》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高中语文《再别康桥》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宠爱。 高中语文《再别康桥》说课稿 1 今日我要说的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中国现代诗三首》的第一首诗歌《再别康桥》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下面我将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意境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再别康桥》一文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因为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见,因此他的诗歌具有语言清爽、音韵和谐、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的特点。《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这种风格特点。诗歌记下了诗人 1928 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时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带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参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1、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对康桥的深深依恋之情。 2、引导学生体味诗中的意象美。 3、当堂背诵全诗。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学生传授新学问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本课时的实际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学对策。刚进入高一的学生,阅读的现代诗歌并不多,加上诗歌本身比较抽象难懂,学生可能会产生畏难心理,对课文不感兴趣,读不下去,或者虽能读下去,却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而已,难以抓住重点,深化体会诗歌的情感。针对学生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生的心理状态,我确立本文重点、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诗情的领悟。 教学难点:意象的把握与体味。 二、说教学方法和手段。 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本钱课的教学任务呢?我确定从学情出发,实行如下方法: 第一、以诵读为主。诗歌是情感的艺术,让学生在诵读中从语言层面理解诗歌的内容,用心体会诗歌的情感,可以增添学生的自我体验。此外,诗歌的语言是独物的、精练的、优美的,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因此,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