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目标]1.《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2.罗马法的基本内涵。3.罗马法的价值、历史影响。小题精练1.(2016·宜宾三模A卷)《十二铜表法》规定债务人长期不清偿债务,债权人有权将其拘禁家中,或者将债务人牵至广场出卖,以至于仍无人代为清偿或保证,就可将债务人卖于国外或杀死。可见当时()A.滥用法律加剧了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B.司法程序复杂繁琐且定罪量刑随意C.法律约束了贵族压迫平民的隐蔽特权D.没有充分保障债务人基本权益2.(2017·合肥模拟)《十二铜表法》规定买卖不动产和奴隶等,除当事人亲自到场外,还必须邀请5位证人和1名司秤参加,要讲规定的语言,做一定的动作才能生效。据此可知,《十二铜表法》()A.保护债权人利益B.保护奴隶主贵族的权益C.注重程序和形式D.注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2016·北京丰台二模)《十二铜表法》规定:“对于自己承认或经判决的债务,有三十日的法定宽限期;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下列对这部法律评价正确的是()A.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B.维护公民的私有财产C.确立了后世的立法规范D.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4.(2016·嘉兴二模)古罗马有法学家认为,万民法就是自然法。这一说法主要指的是()A.万民法、自然法都不是具体法律条文B.万民法适用范围广并蕴涵普世价值C.万民法是罗马法学高度成熟的标志D.自然法的具体法律条文体现在万民法中5.公元前357年,罗马把借贷的最高利息限定为1/12,10年以后又把原有利率减半。公元前344年,通过延期债务偿付令,宣布禁止高利贷。公元前326年,通过新的法案,“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是人身作为其借款的抵押品”。这些变化说明了古罗马()A.依靠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B.坚持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和自由平等的原则C.不断完善公民法,调整借贷关系D.制定万民法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6.(2016·惠州四模)罗马法规定:没有主人准许,对他人的奴隶的鞭打虐待,构成了侵辱,因为这种行为被看作是对主人的间接侵辱。这一规定也是以违反善良风俗为条件,所以如果只是为了教训该奴隶或者纠正他的恶习,则不构成侵辱。这一规定()A.维护了奴隶主私有财产权B.蕴含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C.保护奴隶的基本人权利益D.强化公民的法律道德意识7.(2016·晋中高三5月备考质量监测)下面是古罗马法官判决的一个案例,该案例主要说明了罗马法()·案情:甲请乙建造房屋。新屋落成后不久倒塌,致甲之子身亡。乙逃遁,甲将乙父子告上法庭。·判决:父亲的罪名不应由儿子继承,判乙之子无罪开释。在乙未到庭自辩前,暂定无罪。A.重视维护平民的利益B.司法审判程序严格完备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D.理性、公平、证据的精神8.(2016·鹰潭二模)有学者对罗马法做如下评价:“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可见罗马法()A.具体实施具有较大的随意性B.没有按照基本立法程序制定C.法官和法学家随意曲解法律D.体现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大题优练9.(2016·北京朝阳一模·改编)2015年10月习近平在英国议会发表讲话时指出:在中国,民本和法制思想自古有之,既要吸收中华法制的优良传统,也要借鉴世界各国法治的有益做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依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十二铜表法》第一表,传唤;第二表,审判;第三表,求偿;第四表,家父权;第五表,继承及监护;第六表,所有权及占有;第七表,房屋及土地;第八表,私犯;第九表,公法;第十表,宗教法;第十一表,前五表之补充第十二表,后五表之补充《法经》与《十二铜表法》的产生似乎是历史的巧合,并由此开启两大法系成文立法之先河。公元前5世纪“魏文侯师于李悝,集诸国法典,造《法经》六篇”“秦汉律令其又起自《法经》”。李悝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法经》始于《盗》《贼》。《法经》还包括审判、断狱、追捕罪犯及定罪量刑的通例与原则,是一部诸法合体、刑重民轻的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法典。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