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目标]1.“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内涵、重大意义。2.香港回归的条件、意义。3.两岸关系的新发展。4.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不同。小题精练1.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此材料得出的结论中,最恰当的是()A.毛泽东当时已经提出“一国两制”B.和平统一台湾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C.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D.“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2.(2017·安徽示范高中测评)邓小平曾说:“切不要以为香港的事情全由香港人来管,中央一点都不管,就万事大吉了。这是不行的,这种想法不实际。”该言论主要强调()A.香港地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B.“一国两制”理论遭到了质疑C.“一国”是“两制”的前提D.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同于大陆3.“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求同存异”中的“异”的本质内涵是指()A.不同的国情B.不同的社会制度C.不同的经济水平D.不同的生活习惯4.(2016·湖北百所重点中学联考)1979年1月1日,祖国大陆宣布:“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祖国大陆的此观点()A.表明了盼望两岸实行“一国两制”政策B.发布后两岸即实现了通航和通商C.为和平收复香港和澳门提供了方法D.从实际出发,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5.(2016·浏阳一中调研)周恩来曾说:“关于香港,有一个密谋,或者说阴谋,正在策划中,即令香港成为自治领……中国希望无论如何至少香港现有的殖民地状态可以保持不变。”周恩来处理香港问题的原则是()A.对香港问题持谨慎态度,避免问题复杂化B.维护中国对香港的主权C.试图警告英国不能破坏香港现状D.承认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6.(2017·潍坊模拟)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首次成功实践,其历史背景不包括()A.近代历史的遗留问题尚未完全解决B.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日益提高C.大陆与台港澳地区的交流日益频繁D.大陆放弃武力采用和平统一方针7.1992年8月1日,台湾当局有关部门发布的文件中写道:“我方则认为一个中国应指1912年成立迄今之中华民国,其主权及于整个中国……台湾固为中国之一部分,但大陆亦为中国之一部分。”此言论在当时有利于()A.“一国两制”的制定B.和平统一方针的确立C.“九二共识”的达成D.两岸“三通”的实现8.“海基会”与“海协会”会谈达成“九二共识”之后,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立即宴请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先生并亲自设计了菜单的菜名:情同手足、龙族一脉、琵琶琴瑟、喜庆团圆、万寿无疆、三元及第、燕语华堂、兄弟之谊、前程似锦。这不能反映()A.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两岸官方交流日益扩大C.双方求同存异,争取互利双赢D.两岸同胞血脉相连大题优练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材料二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反分裂国家法》材料三鉴百年来的屈辱积耻、血泪斑斑交织的中国近代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弱国惨痛,以及缅怀祖先以往之光荣,怎不令人亟思奋发!窃感要使中国强大和光荣,实为我国当前最主要之急务,也是大家久郁心中一致之呼声及共同之渴望,并感到只要我们团结统一,共同对外,发奋图强,富强康乐光荣之新中国指日可待,因此,中国需要统一。——台湾《中国时报》载文《读近代史感悟——兼谈中国统一》(1)材料一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结与愿望?造成诗人具有这种情结与愿望的历史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谈谈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一贯立场。为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