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第二次世界大战与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1)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进程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2)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3)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中东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4)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考点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爆发的背景1.欧亚两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它们对外侵略扩张,并逐步走上了结盟道路。2.法西斯侵略战争的乌云: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人民开展了反法西斯的局部战争,但由于没有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这些斗争没能阻止世界由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3.慕尼黑阴谋:面对法西斯的扩张,英、法、美等国推行“绥靖政策”,企图避免战争,并把法西斯祸水引向苏联。二、概况1.爆发(1)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2)苏联建立“东方战线”,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3)德国闪击北欧、西欧,英法联军完成了“敦刻尔克大撤退”,德国占领法国,法国成立维希政权。(4)不列颠之战:希特勒下令执行“海狮计划”,武力入侵英国,不列颠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空战。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新阶段(1)1941年,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2)面对法西斯的侵略,世界人民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反法西斯力量大大加强。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1)1942-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和中途岛海战的胜利,使各主要战场都发生了根本性转折。(2)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1944年,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加速了战争的胜利进程。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1)攻克柏林:1945年5月,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争结束。(2)日本投降:1945年9月,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结束。三、意义及反思1.意义(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正义与邪恶殊死搏斗的战争。战争的胜利为战后基本清除德国、日本的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势力,扫除两国浓厚的封建主义残余,使之走上和平、民主的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血腥的战争体验也使和平思想深入人心。(2)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世界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战后,随着冷战的开始,世界形成了两极格局,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增强,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3)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诱导、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战争期间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战后原子能技术、现代空间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引起了社会经济、产业结构、生活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化。2.反思(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它历时6年,波及61个国家和地区的20亿人口,人类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昭示人们:各国必须求同存异、和平共处、加强合作,才能共同应对不断出现的新的威胁和挑战,才能维护世界的持久和平。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同点根源都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引起的影响(1)欧洲国家衰落,国际地位下降(2)美国实力壮大(3)促进了国际关系的调整,战后都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4)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新发展不同点爆发形式战前双方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萨拉热窝事件爆发后,战争很快全面爆发先经历局部战争,后来在西方大国的绥靖纵容下演变为世界全面战争责任战争责任由交战双方共同承担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挑起,责任由其承担处理对战败国战胜国把战争责任推到以德国为首的战败国身上,对战败国进行掠夺性的惩罚,未追究战争中的个人责任处理战败国的基本精神是清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实行非军事化,在战败国建立民主体制,追究个人责任和审判战犯性质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考点二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一、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成1.背景(1)雅尔塔体制奠定了两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