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2016·山东潍坊三模)1906年,《赏奇画报》的征订广告上画着一位身穿西装、带着西式小帽的先生;当时的伟人牌香烟盒上也印着一位扎领带、穿西服的先生。这反映出()A.洋装流行促成中国服饰改良B.辛亥革命倡导移风易俗C.工业文明推动社会生活变化D.社会风尚倾向全盘西化C【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物质生活的变化。根据材料可知,西装、领带、西服是西方工业文明的产物,故C项正确。洋装流行是服饰改良的表现,但是不能夸大它在全中国的影响力,更不能说明中国社会风尚全盘西化,故排除A、D两项;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B项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2.(2015·北京顺义二模)下表所列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具有新中国成立初期时代特征的一组是()组号流行服饰流行语阅读文娱形式A列宁装最可爱的人苏联小说扭秧歌B军装破“四旧”毛选学唱样板戏C中山装“时间就是金钱”古典文学看电视剧D唐装上网时装杂志跳交谊舞A【解析】本题考查现代物质生活的变化。根据表格可知,A项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五六十年代的社会生活场景,故正确。B、C、D三项分别反映的是“文革”时期、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以来的社会生活场景,均不符合题意。3.(2015·安徽淮南三模)晚清徽州知府刘汝骥所撰的《陶瓷公牍》中载:“旧建民房天井狭窄,光线黑暗,近年大为改观,士大夫之家,未有不高大门闾、明窗净几者。”晚清的徽派建筑中,加入了西洋的梯形窗、拱券门,甚至以英文字母为装饰。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徽派建筑的变化与徽商的营销手段有关B.徽派建筑风格变化是对其自身缺点的修正C.晚清的徽派建筑传统风格基本消失D.晚清安徽城乡建筑都采用了西方建筑风格B【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物质生活的变化。徽派建筑风格的变化是对其自身“天井狭窄,光线黑暗”缺点的修正,故B项正确。晚清徽派建筑风格受西方影响而发生了某些变化,但与徽商营销手段无关,故排除A项;士大夫之家建筑风格的变化,不能由此推断徽派建筑传统风格基本消失,也不能推断出城乡建筑都采用了西方建筑风格,故排除C、D两项。4.(2015·江苏南通二模)1912年3月,民国政府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1916年内务部又颁《内务部通咨各省劝禁妇女缠足文》;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发布《禁止妇女缠足条例》。这主要反映了()A.政府法规决定风尚礼仪B.社会风气发生根本变迁C.民国政府首倡废止缠足D.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根据材料可知,十多年间民国政府多次发文禁止妇女缠足,侧面说明了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故D项正确。政府法规可引导风尚礼仪,但不能“决定”,故排除A项;B项与事实不符;维新派早就主张“废止缠足”,排除C项。5.(2015·长春调研)以下是民国初年新旧婚姻情况对照表。近代婚姻情况发生的变化反映了()旧式婚姻情况新式婚姻情况1.父母之命、煤妁之言2.问名(互问庚帖卜之)3.会亲(即订婚)4.请期(男家备糕点、请柬、说明迎娶日期及各种注意事项)5.纳采(男家备礼纳之女1.自由恋爱2.订婚3.婚礼: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依次入席;证婚人宣读婚书;证婚人、介绍人与新人各盖印章,新郎、新娘交换饰物;行三鞠躬礼;来宾贺词,各种答谢家)6.过妆(送嫁妆)7.娶亲8.回门A.新式婚姻的法制性和契约性B.中国传统婚俗的完全西化C.国人对待中外文化缺乏理性D.政治因素对婚姻影响减弱A【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根据材料可知,新式婚姻制度完善,注重契约,故A项正确。中国传统婚俗有中国特色,故排除B项;材料只提供了婚姻情况,其他没有涉及,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婚姻与政治相关的内容,故排除D项。6.(2015·天津五校联考)河南新乡的西瓜自“火车通行,销路益远”。奉天“昔年多种菜蔬,仅销境内,近年交通便利,运销外县者甚夥”。广西桂平自从轮船通行,“土物出境倍易于前……而家畜鸡豚亦各载之舟中,随大江东去,售诸港粤,日月不休”。材料反映出近代交通()①扩大了商品市场②冲击了自然经济③便利了列强侵略④带动了沿线地区发展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A【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交通的进步。材料中“火车通行,销路益远”说明新式交通工具推动了商品市场的扩大,①正确;“土物出境倍易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