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扣 1 集合、常用逻辑用语、不等式与推理证明1.集合(1)集合的运算性质①A∪B=A⇔B⊆A;② A∩B=B⇔B⊆A;③ A⊆B⇔∁UA⊇∁UB.(2)子集、真子集个数计算公式对于含有 n 个元素的有限集合 M,其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依次为2n,2n-1,2n-1,2n-2.(3)集合运算中的常用方法若已知的集合是不等式的解集,用数轴求解;若已知的集合是点集,用数形结合法求解;若已知的集合是抽象集合,用 Venn 图求解.2.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1)(2)互为逆否命题的两命题同真同假.3.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1)命题 p∨q:若 p,q 中至少有一个为真,则命题为真命题,简记为:一真则真.(2)命题 p∧q:若 p,q 中至少有一个为假,则命题为假命题,p,q 同为真时,命题才为真命题,简记为:一假则假,同真则真.(3)命题綈 p:与命题 p 真假相反.4.全称命题、特称(存在性)命题及其否定 (1)全称命题 p:∀x∈M,p(x),其否定为特称(存在性)命题綈 p:∃x0∈M,綈 p(x0).(2)特称(存在性)命题 p:∃x0∈M,p(x0),其否定为全称命题綈 p:∀x∈M,綈 p(x).5.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三种判定方法(1)定义法:正、反方向推理,若 p⇒q,则 p 是 q 的充分条件(或 q 是 p 的必要条件);若p⇒q,且 q⇏p,则 p 是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或 q 是 p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2)集合法: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例如,若 A⊆B,则 A 是 B 的充分条件(B 是 A 的必要条件);若 AB,则 A 是 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B 是 A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若 A=B,则 A 是 B 的充要条件.(3)等价法:将命题等价转化为另一个便于判断真假的命题.6.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步骤:一化(将二次项系数化为正数);二判(判断 Δ 的符号);三解(解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四写(大于取两边,小于取中间).解含有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一般要分类讨论,往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①二次项系数,它决定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②判别式 Δ,它决定根的情形,一般分 Δ>0,Δ=0,Δ<0三种情况;③在有根的条件下,要比较两根的大小.7.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1)ax2+bx+c>0(a≠0)恒成立的条件是(2)ax2+bx+c<0(a≠0)恒成立的条件是8.分式不等式>0(<0)⇔f(x)g(x)>0(<0);≥0(≤0)⇔9.基本不等式(1)≥(a,b∈(0,+∞)),当且仅当 a=b 时取等号.(2)在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