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官员们“扫大街””问题 ?更新时间:2014 年 04 月 15 日 文章来源:互联网时事评论背景: 因为水染污事件,兰州市市长袁占亭又被网友人肉手表了。兰州水污染事件被部分网友和媒体认为存在瞒报和延报,当地官员又表示“问心无愧地说,没隐瞒任何事”,更激起了网友强烈的对抗情绪,市长袁占亭成为众矢之的——网友将其“被曝戴 20 多万元豪华名表”的传闻又贴了出来。其实,袁占亭手表一事 2012 年时纪委已给出结论,都没问题,可情绪化的网友依旧通过“查手表”,发泄着对兰州市政府在水污染事件处理上的不满。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查水表”与“查手表””问题 “作业免签”之所以引起争议,不仅因为这是国内长期形成的“教育惯例”,更在于它是家长对接学校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往往意味着赢得一个更高的起点。正因此,学校教学举措的任何细微变化,都足以挑动家长的敏感神经。 签字是为了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同时起到督促作用,但更关键的是要促进孩子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签字并非目的,而是引导家长更多关心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从这个意义出发如果僵化执行“作业签字”、逢考试作业必签,非但会加重家长负担,也容易走向形式主义,背离教育本义。 家庭教育不只是课程作业,不应仅强调监督、管控。“作业免签”呼唤父母用心施教在签字之外,能够做的其实还有很多。 “查手表”是网友发明的一种对官员的报复性监督手段。哪个地方发生群体性事件,哪个官员发表了让舆论不满的言论,何地政府爆出丑闻,相关官员就会成为网友“围观”的焦点。在官员财产信息不透明和政务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网友对政府或官员不满,但又缺乏质询政府和监督官员的直接途径,便创造了“查手表”这种间接手段曲折地、报复性地进行监督。兰州市长的手表于是躺着中枪。 毕竟,手表戴在手腕上,除非刻意不让人看,一般无法掩饰,而手表的价格,无意中也会暴露个人财产状况。加上“表哥”、“表叔”等好几个官员的手表都在网络监督中成为反腐的重要线索,“查手表”便发展成网络监督的常规武器。 显然,“查手表”算不上什么正当和正经的监督手段,不过是误打误撞地“碰”,是一种情绪化的报复手段,不是就事论事,而是间接地表达不满情绪,以“人肉你的手表”去完成“舆论审判”。这种方式确实顺藤摸瓜地查出过几个贪官,但也冤枉过一些好人,甚至转移了话题和混淆了视线。 并不是想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