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光棍危机””问题 ?更新时间:2014 年 04 月 29 日 文章来源:互联网时事评论背景: 近日,“陕西某地出现‘光棍村’,四成男子没老婆”的报道在网上流传,贫困地区“媳妇荒”现象引起关注。有人说,这折射出“男盈女亏时代”来临。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 “光棍危机””问题 “作业免签”之所以引起争议,不仅因为这是国内长期形成的“教育惯例”,更在于它是家长对接学校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往往意味着赢得一个更高的起点。正因此,学校教学举措的任何细微变化,都足以挑动家长的敏感神经。 签字是为了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同时起到督促作用,但更关键的是要促进孩子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签字并非目的,而是引导家长更多关心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从这个意义出发如果僵化执行“作业签字”、逢考试作业必签,非但会加重家长负担,也容易走向形式主义,背离教育本义。 家庭教育不只是课程作业,不应仅强调监督、管控。“作业免签”呼唤父母用心施教在签字之外,能够做的其实还有很多。 是什么导致了“光棍”危机?有人口流动原因,如女性外出打工比男性多,造成农村男性过剩。也有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因素。据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资料推算,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 30 多年,已造成 2000 多万“剩男”,随着 1980 年后出生的失衡男女渐次进入婚育期,婚姻挤压现象日益凸显。 更有贫困致“剩”原因。大量“光棍”沉积在贫困阶层。西安交通大学一项“百村调查”显示,全国 28 个省份每村平均 9 个男“光棍”,多集中在偏远落后的西部地区,给社会稳定带来隐患。如陕西省府谷县孤山镇五里墩村十几条光棍汉,曾自发组成光棍会,成了村里告状闹事的头领和骨干。光棍危机还加剧了拐卖妇女、买卖婚姻、性犯罪等现象。 穷而“剩”,叠加出生性别比长期严重失衡,使社会背负上“高利贷”。长期看,它与人口老龄化交织,将加剧我国人口结构的不合理,威胁人口生态安全,未来的社会阶层结构、消费结构、组织结构等都将更为男性所主导,其深远危害不亚于上个世纪中叶的人口膨胀。 遏制出生性别比偏高势头,当务之急是打击技术“越轨”,严查从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到非法引产的“一条龙黑市”。治本之策是提升女性社会地位。目前,我国正着力构建约束型和利益导向型相结合的综合治理体系。一些地区开展试点,从婚嫁习俗、村民身份、资源分配入手,把男女平等的内容写入村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