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备考2014)2014年高考政治 4月时事评论精粹 如何看待“社会救助”问题素材

(备考2014)2014年高考政治 4月时事评论精粹 如何看待“社会救助”问题素材_第1页
1/2
(备考2014)2014年高考政治 4月时事评论精粹 如何看待“社会救助”问题素材_第2页
2/2
如何看待“社会救助”问题 ?更新时间:2014 年 04 月 25 日 文章来源:互联网时事评论背景: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即将于 5 月 1 日起施行。全国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电视电话会议 4 月 22 日在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批示指出:“编织好让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的安全网,发挥社会救助的应有作用,兜住民生底线。”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 社会救助”问题 “作业免签”之所以引起争议,不仅因为这是国内长期形成的“教育惯例”,更在于它是家长对接学校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往往意味着赢得一个更高的起点。正因此,学校教学举措的任何细微变化,都足以挑动家长的敏感神经。 签字是为了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同时起到督促作用,但更关键的是要促进孩子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签字并非目的,而是引导家长更多关心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从这个意义出发如果僵化执行“作业签字”、逢考试作业必签,非但会加重家长负担,也容易走向形式主义,背离教育本义。 家庭教育不只是课程作业,不应仅强调监督、管控。“作业免签”呼唤父母用心施教在签字之外,能够做的其实还有很多。 近年来,社会保障制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社会救助也由过去的补缺型进阶为如今的普惠型然而,量上的膨胀和面上的扩大并不全然意味着社会救助水平和能力的提升,缺少统筹性的全国性法律法规,成为制约社会救助事业更好更快发展的“拦路虎”。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应运而生。既高树“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基本原则又确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和临时救助为基本内容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 社会救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制度,以法治方式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建设,无疑为更好发挥社会救助作用提供了法律依循和刚性约束。无论是见危不救、救助不力的社会“冷漠病”,还是救助失准的“养懒汉”问题,亦或是救助资金挪用、骗助骗保等行为,都将被置于法律视野下,这必将大大压缩这些问题的存在空间,确保每一笔社会救助资金、每一种社会救助资源都能真正用之于困难群众。这是法治时代的专利,更是民生保障的必需。 要看到,诸如救助机制漏洞多、救助资金缺乏、待救助人群逐年递增之类的问题,无不带有转型社会、初级阶段的特征。法律真空、制度漏洞需要给予耐心来填补,救助能力需要逐步提升,被急速的城镇化快...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备考2014)2014年高考政治 4月时事评论精粹 如何看待“社会救助”问题素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