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微博外交”问题 ?更新时间:2014 年 04 月 11 日 文章来源:互联网时事评论背景: 4 月 8 日至 10 日,以色列总统佩雷斯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按惯例,两国外交部门会在访问前就此发布一条消息,然后舆论会静静地等到来访的那一天才有一些报道。不过,这一次有了新鲜的做法,佩雷斯人未到,微博先行,引来舆论的热议。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微博外交”问题 “作业免签”之所以引起争议,不仅因为这是国内长期形成的“教育惯例”,更在于它是家长对接学校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往往意味着赢得一个更高的起点。正因此,学校教学举措的任何细微变化,都足以挑动家长的敏感神经。 签字是为了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同时起到督促作用,但更关键的是要促进孩子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签字并非目的,而是引导家长更多关心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从这个意义出发如果僵化执行“作业签字”、逢考试作业必签,非但会加重家长负担,也容易走向形式主义,背离教育本义。 家庭教育不只是课程作业,不应仅强调监督、管控。“作业免签”呼唤父母用心施教在签字之外,能够做的其实还有很多。 微博外交与传统外交相映成趣,相互促进。外国政要开展对华微博外交,可以攒人气,烘托双方关系的积极气氛,但这也看双方关系的现状。 在动身来中国之前,佩雷斯就在新浪网开通了实名认证微博,并于 4 月 6 日发出第一条微博,向中国网友问候,表示期待与网友直接交流。截止到 10 日晚,这条微博转发 2500多次,评论 4300 多条。短短几天时间,佩雷斯的微博粉丝达到 17 万多。在 10 日结束访华之际,佩雷斯又发出一条微博告别,并表示“在北京看到了美丽的春天”,回到以色列后会继续通过微博与网友交流。很快,这条微博也成了热点。 此前,已有不少外国政要在访华前开通新浪微博,其中包括英国首相卡梅伦、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欧盟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等。新浪微博的统计数据显示,开通新浪微博的外国政要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已近 200位,有的中国粉丝达数百万,可谓攒足了人气。从内容来说,轻松、亲民的话题占据很大一部分,也涉及严肃的政治、经济、安全等议题。 从透露的情况看,这些微博往往并非外国政要本人亲自打理,而是由外国驻华使馆或其他专业团队的人员代为操刀,但政要本人都对新浪微博有所了解,在接受中国传统媒体采访时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