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课程目标] 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地壳物质循环3.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4.大气受热过程5.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6.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7.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8.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一讲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壳物质组成及物质循环考点一 地球的圈层结构对应学生用书 p271.地球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__地震波__传播速度的变化。类型传播速度能通过的介质共性A 表示__横__波较慢__固体__B 表示__纵__波较快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1化 (2)不连续面名称波速变化① 表示__莫霍__面此面以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突然__加快__② 表示__古登堡__面此面以下__横波__完全消失,__纵波__波速突然下降(3)划分三个圈层:图中 C 为__地壳__,D 为__地幔__,E 为__地核__(由外核和内核组成)。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顶部,是__岩浆__的主要发源地。(4)岩石圈:由坚硬的__岩石__组成,包括地壳和__上地幔顶部__。2.地球的外部圈层(1)A 表示__大气圈__: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氧。(2)B 表示__水圈__: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__连续__但不规则的圈层。(3)C 表示__生物圈__: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__大气圈__的底部、__水圈__的全部和__岩石圈__的上部。2对应学生用书 p28一、地球的内部圈层划分1.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球内部圈层的概况,可简化总结成下表以便于记忆:圈层名称不连续面深度(km)特 征地壳地幔上地幔下地幔地核外核内核莫霍面古登堡面平均 17290051506370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可能为固态,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呈液态或熔融状态温度、压力和密度很大,呈固态3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叫做岩石圈。要注意对岩石圈和地壳的区分。2.地壳的结构地壳的厚度和物质组成各处并不相同。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根据地壳化学组成的差异和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地壳可以分成两层,上层叫硅铝层,含硅和铝较多主要由比重较小的花岗岩类组成;下层叫硅镁层,这一层硅、铝成分相对减少,镁、铁成分增多,主要由比重较大的玄武岩类组成。二层之间的界面为康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