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课程目标] 1.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2.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3.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4.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5.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考点一 荒漠化的成因对应学生用书 p1361.概念:是指由于__气候变化__和__人类活动__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2.类型土地荒漠化——主要分布在我国__西北内陆__地区。石质荒漠化——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和云贵高原地区。次生盐渍化: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灌溉区,华北半湿润区。3.成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多__大风__,风蚀强烈;土质疏松;降水集中且强度大,水蚀强烈。人为原因:滥垦、滥伐、滥牧及其他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对应学生用书 p1361.荒漠化的成因(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① 基本条件——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是全球相同纬度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严重的地带。干旱是本区域所处的1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下图:② 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③ 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④ 其他重要条件——气候异常。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气温的变率大;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具体如下表所示:人为因素主要分布地区主要危害过度樵采干旱区的能源缺乏地区草场遭破坏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化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沙质土壤肥力下降,废弃耕地变沙地,使土地沙化连片发展水资源利用不当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次生盐碱化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邻近城镇或者工矿开发区建设用地周围草场退化、沙化 2.不同地区的荒漠化原因与防治存在的生态问题问题形成原因防治措施黄淮海平原土壤次生2盐渍化自然原因: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强;②地势低平,地下水位高,洼地排水不畅;③地表组成物质黏重,颗粒小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① 引淡淋盐;②井灌井排;③生物措施,农田覆盖...